"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题记
初读《红楼》,便觉得薛宝钗是个恶人,拆散宝黛木石情缘,喜笑怒骂背后无不算计。尽管她大方得体、处事圆滑,我也只觉矫揉造作。到底可叹她悲剧结局,随着成长,可却钦佩起来了。
唇不点自红,眉不描而翠。薛宝钗给人的印象,总是大家闺秀,芊芊淑女。她鲜露真情,万事小心。高山隐士一般,不喜装饰,花儿、粉儿通通不要。就连生日看戏,点的也是贾母爱看的《西游记》,真真一副乖巧模样。
"欲尝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她的词从不华丽,也难以灵动,却素静优雅,智慧诤诫。活得如同没有情感,理性至上,但每每读她的词,又觉情蕴其中。博学多识,涉猎之广人恐不及,宝玉也赞她无书不知。
她就喜静谧地坐着,不管人喜或恶。也许一个颇具主见的人会笑她的置身事外,也许一个眼界开明的人会鄙她的狭隘封建。但她依然在那个封建的社会,活出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自我;依然在贾府这个鱼龙混杂的大家庭,看透释怀,无人说与不是。真正做到此般的又有几人?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或许早在与宝玉说《山门》之时,这位蘅芜君便已借《寄生草》道破了这金玉良缘:"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薛宝钗的冷,在外表,也在内心。纵使七巧玲珑心,也难负隅天地命理。尽管无奈,但就如牡丹,盛时立压群芳,败也万艳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