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
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翻译】
孔子说:“孟之反不自夸,鲁国战败了,他走在最后(掩护撤退)。快进城门时,他用鞭子抽打着马说:“不是我敢殿后呀,是我的马不肯快跑呀!”
【解读】
这章,孔子对孟之反居功不自夸的谦逊精神进行了赞扬。
在孔子看来,不自夸是一种修养和美德,人们只有做到谦逊不自夸,才能保持着不骄不躁的心态,在面对困境和顺境时保持着平和,为自己的成功多加一份砝码。
但在现实中,喜好自我夸耀的却比比皆是,有些人取得一点成绩,逢人就说,唯恐他人不知道,在描述自己的功劳之时,还会夸大其词。这种自我夸耀,其实就是一种骄傲心理,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总是沾沾自喜。
事实上,不停地炫耀,不但不能增加荣誉,反而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得不偿失。
老子有句名言:“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以后不居功自夸,功劳就不会离开他。
但是,真正理解并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揽功诿过的却不少。更有些人还因为争功大打出手。在现代社会,争抢功劳必然会引起同事之间的摩擦,招来他人的嫉妒,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埋下祸根。
因此,人们在有了成绩以后,千万不能骄傲自夸。要知道,居功自夸必定暴露小人得志后的嘴脸,将会受到旁人的鄙夷。
而君子则不同,他们的内心总会像水那样平静,有功与无功几乎是一样的,自然不会和他人争抢功劳,更不会居功自夸了。
如何面对自己的功劳,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有功不居既是一种崇高的修养,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一种艺术,它表现出的是一个人深厚的涵养和宽阔的胸襟,是一种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