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中瑜十6十第一章
1、发现什么?
只有当压迫者不再把被压迫者看作是抽象的范畴,而把它们看作是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剥夺了言论自由,被骗取出卖劳动力的人时,只有当压迫者不再摆出伪善伤感,利己的姿态,而是敢于做出慈爱的行动时,压迫者才能与被压迫者和衷共济。
和衷共济只有在大量这种爱的行为中,在爱的延伸中,在爱的实践中才能找到。要肯定男人和女人都是人,而作为人就应该是自由的,但却不做任何实质性的事情来使这一肯定成为现实,这实在是滑稽之举。
2、欣赏什么?
有了压迫的现实,便有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对立。被压迫者的使命在于同真正与他们和衷共济的人一起进行解放斗争。他们必须通过解放斗争的实践,才能获得对压迫的批判性认识。
获得解放的最大障碍之一在于充满压迫的现实,同化了置身其中的人,并因此而淹没了人类的意识。
从功能的角度来讲,压迫带有驯化人的性质,为了不再被压迫力量所奴役,被压迫者必须摆脱压迫,打破他的枷锁。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做到,对世界作出反思和行动,改造这个世界。
受压迫越深,反压迫的意识就越强烈,至于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致的,只有在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真正的实践才有可能离开了这一点,压迫者与被压迫者这一矛盾就无法解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压迫者必须批判性的面对现实,再使之具体化的同时采取行动,仅仅对现实认识,而不经过批判性的介入,是不会导致对客观现实的改造一一就是因为这不是一种真实的认识,这种情况纯粹是某个人主观的认识,背弃了客观现实,臆造出一个虚假的替代品。
3、不解什么?
作为分裂的不真实的被压迫者,他们怎样才能参与建立解放自身的教育学呢?
批判性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