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到书名的时候,有几分疑惑,《人性的枷锁》多么像一本严肃的心理学(比如《人性的弱点》),让人不禁皱起眉头。前后读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读完觉得很长很苦,难以随便推荐给朋友,不像流行的电视剧老少皆宜,或跌宕起伏或轻松愉快让你巴不得一口气看完。它就像一部没有旁白的纪录片,你只能独自体会、叹息、甚至痛恨、迷惘而最终拍手称快
曾想什么是枷锁,它和原则有什么不同?“枷锁”让人想到束缚、压抑,是途中的阻碍,是用来冲破的,是痛苦的。而“原则”,是行为的规范,是人生道路的上的安全边界,是坚定的。不过二者没有明确的不同,或许是你已突破的或者想突破的就是枷锁,你想遵守的就是原则罢了。而书中所述,理想、爱情和信仰随着主人翁菲利普的成长,这三点也在不断的变化,一开始我们把自己的爱情、理想当做是自己行为的原则,但有一天,你有了新的认识,便突破这枷锁,往更快乐的地方去。
菲利普自幼失去父母,天生坡足,自卑的魔障常年淤积在他心里。收养他的伯伯是名牧师,一心想让他继承衣钵。因为坡足,常受到同学、老师的嘲笑,这使他沉默寡言,想尽量回避自己的不足。甚至有在寒冷的冬天,半夜起来祈祷上帝的经历,以为心诚上帝就能使自己的脚康复起来。这最终使他放弃牧师和年少时的信仰,一心想去外面读书。爱情的滋润让他对坡脚这件事不在那么的放在心上,后来又学会计、学画画、最后学医,还谈了四次恋爱,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坡脚早已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事。只有对能力的追求才能抹平无能的伤口,甚至有的人残疾可能会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
在理想的追求上面,少部分的人能去学习四份职业。菲利普放弃牧师、会计,有亲身父母遗产的支持,让他得以有机会去学习别的职业,而不受伯伯的约束。后面也幸而有伯伯的遗产才完成医生的学业。可见,资金有时候是帮助我们突围枷锁的梯子。而在画画这件事上,他一开始是犹豫的,他的老师对他说:你最多成为一名二流画家,生活不是问题。这使得他很纠结,明知自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画家有必要坚持吗?他毕竟心有不甘。曾经的理想就这么放弃了?他的老师补了一刀:好不容易发现了自己的平庸,但却为时已晚,这才是最残忍的事啊。加上朋友范宁的自杀,没人比她更刻苦,也没人比她更虔诚。她全心全意地相信自己的能力,但这种坚如磐石的自信心没有一点作用。还有朋友米盖尔·阿胡利亚,他奋斗起来热血满腔,但写出来的故事全是些琐碎无味的流水账,这种鲜明的差别让他心惊胆战,盲目的自信可能导致越偏越远。最终他还是决定再次改变人生理想,去试试父亲的职业--学医。从这方面看菲利普是幸运的,没有在自己不喜欢不适合的职业上浪费余生。人不是为了理想而活,而是理想里有自己想要的快乐。在医院里他对生命了有自己的认识,他是快乐的,他愿意和病人交谈,也愿意去帮助别人。
这里目睹了母亲对孩子的宠,男人对女人的爱。欲望的沉重脚步踱过一间间诊室,惩罚所有罪恶或无辜的人:绝望的妻子,可怜的小孩,嗜酒如命的男男女女在此都逃不过命运的追债。死神在这几间屋子上方沉沉叹息,而发现新生命的一纸诊断带来的也不总是欢笑,或许只是让一个可怜女孩恐惧失措,羞愧难言。这里,不好不坏。这里只有事实,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最终看到他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确实让人高兴。这也是阅读的一点乐趣吧。
菲利普的爱情故事我想偶像剧可能都不敢这么拍,因为观众不会相信有这样“爱情傻子”。菲利普经历了四场恋爱,其中和米尔德里德的感情故事真是一份虐恋,收留了怀了别人孩子的前任,还出钱让她和她的情人去巴黎玩,让人恨不得从书中把他揪出来给两个耳光扇醒。追求爱情和追求理想一样,错误的方向会耗费大量的青春和精力。如果没有快乐的回报,只会让人遁入黑暗。孤独时痛苦的折磨,便是枷锁收紧的信号。要打破就只有自己走出来。不要等着对方说,“我不想伤害你,真的真的对不起。可你这么爱我,毕竟不是我的错。”
最难得的还是菲利普的善,他并没有因为别人对他的嘲笑,感情上对他的伤害而使得他痛恨他人或者想伺机报复。即使是好心收养前任和她的孩子搞的自己一身麻烦,急于赚钱而在股票上亏的一塌糊涂,差点饿死街头。也是这一点和萨利的一家人成为了朋友,才结下姻缘。
写到这,我想枷锁和原则已经好分辨了,就在于你是否获得继续下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