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认知觉醒》,里面有个观点很有启发: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要学会适当地休息,让自己始终处在在舒适区和困难区中间的拉伸区,这样才能让自己精力最大化。
简单来说,作者提出了一个科学学习模式:
保持专注+主动休息+循环往复
但是关于“主动休息”这个概念,还是没有讲清楚。
所以这边记录一下我自己的思考过程:
1.作者举自己的例子的时候,提到停下来收拾衣服、拆快递、看远处,属于主动休息,但是不能刷手机、玩游戏,这还是在被动消耗精力。(保持专注则是主动消耗精力,既然是为了休息,不管主动还是被动,都不能再消耗经历了。)
所以得出一个结论,耍手机、玩游戏是消耗精力的行为。
2.可以理解为什么它们是被动消耗精力的行为,因为它们具有成瘾性。那如果我拿手机来了解最近的时事热点,看短视频搜寻灵感呢?
所以我认为,如果这样就彻底拒绝使用手机是不对的。毕竟电子产品某种程度上给我们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包括很多人的工作都无法离开网络。
但是手机也确实很容易会让人成瘾,在不知不觉间消耗完你的精力。所以同样是刷抖音,到底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还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义界限。
在我看来就是:你做这件事有没有明确的目标做多久,做到什么程度,是否能够给你带来好处。
打个比方,如果我现在去刷抖音,只是毫无目的地看一些吸引人的视频,为了放松自己,那么我就是在被动的消耗精力,不仅没有达到放松这个效果,还会让自己的精神变得更疲惫,做不了其他的事情。
但如果我现在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就是去搜寻最近的热点实时题材,给我写文章提供灵感。那么我就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达成目标之后,我就应该主动退出抖音。或者规定自己刷短视频,半个小时左右刷完就退出,避免成瘾。同理类推,上淘宝买东西也是一样的,应该买完自己需要的东西就退出,避免过度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