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天性就是玩耍和模仿,游戏对于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可以不夸张的说,游戏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幼儿一学习就端坐在课桌前的。
所以,幼儿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将试图向孩子解释的问题游戏化。
就我自己的经验,数学,英语等这些早教内容都可以在游戏中来完成。
例如,我和小莫经常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用木棍搭建房子,做好一面墙,做另一面墙的时候,需要用相同数量的木棍才能搭建相同长度的墙。过程中,我会故意少放几根,然后小莫也会发现墙短了一截,需要补足几根木棍。这种类似的游戏对孩子数学的促进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且家长也不必担心孩子耐心不足,前两天我扔给小莫一本学前班奥数,自己在地毯上拿着笔做了半本书,而这个过程中,据我观察,对小莫来说还是有乐趣的。
因为我获得的是遗传学博士学位,所以我对幼儿的教育一直都有着自己的生物学观点。人类知识发展到现在其实一直都是围绕着人性产生的。数学的产生绝对不是野人数学家仰望天空想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当时的人类需要才产生出来的。
因此,在教育孩子数学的时候,尽量模拟出数学产生的初始环境,这样孩子才能够好的理解什么是数学,潜移默化中建立数学思维,也能够更好的去解决数学问题。
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现在有些小学生不理解数学应用题,根本不知道那一段描述和加减乘除的算法是什么样的对应关系。
当然,游戏化也可以避免幼儿心理学一些陷阱。例如:数量的守恒问题。
在孩子面前放5枚一样的硬币(我们用了小立方体模具),在成人面前也放5枚同样的硬币,等距摆好,问孩子谁的硬币多。大部分3-5岁的孩子都会说一样多。
成人面前的硬币不动,但是孩子面前的硬币间距拉长了,再问孩子,谁的硬币多?
这时大多数3-5岁的孩子都会落入陷阱,认为自己面前的硬币更多,因为排列起来更长了。这个误区通常要等到孩子6岁左右才能“闯关成功”。
所以,幼儿学习,无论学习什么,父母应该勿忘初心,将知识的种子散播在孩子的心田(见文章:父母的不耐心怎样限制着孩子的发展),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切忌揠苗助长。
正如我在前文中提到的(学习的苦是一种什么苦?),孩子也需要不断从枯燥的练习过程中,获得正面的反馈,才能够坚持下去。那正面的学习反馈来自哪里呢,对于幼儿来说,就是游戏化过程中所带来的反馈。
另外,游戏化教育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去感知知识。感知教育对幼儿来说可以说是关键中的关键了。感知可以扩大幼儿的认知边界。人不可能理解其认知以外的东西。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获得的感知是单纯学习书本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迅速的扩大孩子的认知范围,对理解和应用知识非常重要。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根本原则之一。幼儿的发展尤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呢?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手段,适合孩子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以此和各位家长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