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朋友圈时,看到高中时的同桌发的一张图片,内容呢,大致就是下面这样:
刚看到这个动态时,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原来高中时那个总是爱笑又不谙世事的阳光大男孩什么时候也有了这样伤感又细腻的小情感。好像大学真的改变了好多人,但是我也不知道是大学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自己……
曾经,我也在深夜睡不着的时候,东想西想,想着想着,大把的负面情绪如潮水般涌了过来,于是,就打开手机备忘录,然后敲击一个个键盘,在备忘录里写下那些平时羞于公布在好友动态里的一时对自我的“小反思”、“小剖析”。似乎,在喧嚣的世界,只有深夜才是认识自己的最好的“保护壳”,在这个“保护壳”里,把我们和外界好奇的探询隔开了,我们可以不用顾忌太多异样的眼光,不用纠结于怎么回复发在好友动态后他人的评论,一切都可以很简单,很轻松的表达出来。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现在还会在睡不着的深夜里做着和我,和我同桌一样的事。他说:“长大的路危机四伏,一个不小心,我就成了自己过去最讨厌的模样。”这样的话,在上了大学以后的我,心里曾经反反覆覆的也出现过很多次。尤其是听着老师们每次念叨“你们都不小了,马上就大三了,再没多久就要毕业了。你们要赶紧定好自己以后的方向,目标啊!”内心早已是兵荒马乱,一片荒芜。慌乱于自己的一片茫然,慌乱于自己拘泥于拥有很多却又没有哪样能够完全拿的出手的技能。也会觉得自己好像在继高考之后,就没什么梦想了,不知道自己以后该做什么,该走什么样的路,就这样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吃喝玩乐,得过且过,以不挂科为奋斗目标。
可是,后来偶然参加了一个征文比赛得了一个小小的奖,之后看到曾经的同学也参加了这个比赛而且还拔得头筹,瞬间那种沾沾自喜的虚荣感消失殆尽,我发现我太容易满足了,也太渺小了。
再后来,知道有简书这个平台,也在这个平台里接触到了很多很多优秀却又低调的人,也看到了很多精致的文章,当然也看到了很多人在做着自己想都不曾想过也不敢想的事。比如,出国;比如,出书;曾经我认为我自己可能就这样了吧,读着不好不坏的大学,保持着不好不坏的成绩,等到大学毕业就回到家乡安安分分的留在家人身边做个老师就好了。可是,当我接触了这些,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没爬出井底,那么怎么能怪自己的这片天空太小了呢?
所以啊,怎么能甘心呢?现实里那些比自己条件还糟糕的人也照旧漂亮的活着,每天为自己的梦想仗剑天涯,也没见得她们怨气冲天啊!于是,我终究下了决心去报考学校不要求过的六级,也开始了一个人拎着书包在自习室里和那些陌生的单词、看不懂的从句死磕,也开始喜欢上了在没课的时候一个人徘徊在图书馆的一排排书架间的那种安然与满足,也开始在每个不下雨的傍晚踩着操场上树叶的疏影一圈又一圈的挥洒青春……
当然,我也还会像我同学一样,在备忘录上写些随感,只是不同的是,我一般都是在晚上十一点左右忙完后写些东西,而且,写的东西也不像以前那么伤感了。
的确啊,我以前也和我同桌一样,感觉“读大学读的让自己好失望啊”,可是我们还有力气,我们还可以化失望为希望啊!我们要在失望中带着温柔,但不是妥协;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刚强。
那个稍带忧伤的大男孩,愿你今后能在深夜静思时,用你的希望填满你的备忘录,而不是忧伤。也愿你以后能少刷屏,少熬点夜,早点找回你的那颗初心……
谢谢你们的到来,我一直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