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倾听,再表达
孩童问:为何寺院里佛像的耳朵都很大,嘴巴却很小?
智者答:因为佛家人懂得,倾听比表达更为重要。
细品确实如此。
很多时候,你说得越多,别人越听不进去,甚至越反感。
但当你给到别人更多时间去表达他们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时,你就已经获得了别人的好感。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讲过一个故事。
节目组要采访一个老人,但老人很难缠,一直不肯配合采访。
蔡康永来到老人家中,没有提采访的事情,也没有说节目组的要求。
只是陪老人聊聊天,听老人讲自己的光辉历史。
说刻骨铭心的往事时,他身体前倾,目光和煦,时刻关注老人的眼神。
随着老人的情感冲浪而起伏,老人高兴,他报以微笑,老人悲哀,他垂下眼帘,老人久久沉默,他也缄口不语……
老人话说完,蔡康永才提及采访的事情。没想到一向固执的老人,立刻就同意了拍摄。
有一句话说:只有很好地倾听别人的,才能更好地说出自己的。
如果你有求于人,那就先学会倾听。
这个过程,会迅速拉近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
一旦别人觉得跟你相处很舒服,许多事情,自然就可以迎刃而解。
社交最后都得回归个人价值。
但很多人看不透这点。
他们苦心经营各种关系,最后有事相求别人时却吃到了许多闭门羹。
所以,在你的价值未建立之前,不要浪费精力在圈子上,若自身没有交换价值,一切社交都是无效的。
沈从文年轻时报考燕京大学未被录取,又没有经济来源,只能在北京大学旁听。
他很想和那些文艺青年拉近关系,经常以朋友的事为先,对别人的要求有求必应,聚会活动也是随叫随到。
可当他迟迟拿不出像样的作品,落魄到没钱吃饭时,奚落他的,也正是他费心取悦的那些人。
后来他的文章终于在《晨报》上刊发,得到徐志摩的赏识。
徐志摩又将他举荐给胡适,他得以被推荐去当了国立青岛大学的讲师。
随着名气变大,沈从文也慢慢结交到了很多文坛上的重量级朋友。
我们常说的人脉,其实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利益交换,你有本事为别人撑伞遮雨,别人自会为你铺路架桥。
正确的交友逻辑,是先升值自己,再吸引人脉。
人脉如网,只有把自己修炼强大了,网才能越织越广,越织越牢。
避免合作型关系破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丑话说在前面。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所谓亲兄弟,明算账。
与人交往凡是牵扯到利益问题,我们都应该“先小人后君子”。
去年我们家店铺翻修,父亲把所有东西都承包给了我的一个表弟。
因为父亲原本就了解过行情,知道大概价格,再加上亲戚关系,就没有谈论费用。
没想到装修结束后,费用比预算高出一倍还多,表弟还耍无赖说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
父亲从别人口中得知表弟在中间捞了好处,碍于情面,只能吃了这次哑巴亏。
其实如果一开始就澄清利益关系,白纸黑字签上合同,后续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所以说,和任何人相处,都要“先小人”,“后君子。”
先小人,就是先把利益得失讲清楚,一是一,二是二,不给双方留下可以钻的“空子”;
后君子,就是在谈好利益问题之后,再谈情谊。
把丑话说在前,永远好过把麻烦留在后。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关系一旦颠倒或错乱,生活就会失序,烦恼与问题也就接踵而来。
遵循这五个人际相处的基本顺序,你才能经营好舒适自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