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穷人没有四季,只有淡季和旺季,我真是太认同这句话,印象中我最喜欢春天要来的时候以及4.5月份的季节,那会脑子里想法很多会有很强的创作欲,过完年最多一个月就要迎来桃花油菜花开的日子,上次去龙泉山已经是两年前的春天了,
虽然前年10月份买了房导致我们俩每个月支出5.6k但那会经济压力还没现在这么大,我闲的时候就开直播唱歌,还经常发点xhs文案,也是搞着玩,可总觉得自己会遇到欣赏自己文案水平的伯乐能积累点粉丝。
也不在乎有没人给我刷礼物,纯粹解压,那会娃才1岁多,有爷爷奶奶带,我做着一份不费脑力的工作,这工作本来是打算过渡,结果一做就做了两年。
最近身体发出信号让我有了换的想法,还在思考方向,自我认为艺术型的工作非我莫属,可总跨不出那一步,是在害怕什么呢,也许是那些未知以及不可控的东西总是让我不自觉的内耗
工作上的正反馈不多,总让我怀疑我是不是彻底不适合跟人打交道,同事的每一句评价我依旧很在乎,敏感貌似占据了一年365天中的300天,感觉别人都在进步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
每天步数最多,虽然月薪不高但很有成就感,也不怎么生病不让我们怎么担心,而如今我有点麻木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同时已经对去爬山和去远方旅游祛魅了,
毕竟舟车劳顿不如在附近找个公园看看下午的夕阳来的治愈,今年最有感觉的一部剧感染了我,之前的文章提过,它的剧情人物角色太丰富以至于总让我有东西可写。麦歌是一个女工作狂,从第一集就能看出她的焦虑溢出屏幕,作为广告牛马的她忙的没时间谈恋爱和玩耍。
只为了获得那份小时候极度匮乏的安全感。不敢停下来正是她不接纳自己的表现,喜欢她的人又太松弛甚至想让她也选择一种松弛的方式,而她回复他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闲下来,她骨子里觉得幸福是靠拼出来的,而那个男人认为幸福是通过感受日升日落,四季变化周遭环境而得到的,两人从小到大生长的背景环境不同,导致价值感也不太一样。
在女主身上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天疯狂加班只为了逃避现实,或许提升自己的方式也许有很多种,如果因为工作失去了发现一些美好事物的耐心,那不工作也行,这辈子那么短,总有更重要的事。
总之在到达工作极限后已经感到累还不听下来完全就是在折磨自己,是不爱自己的表现,甚至还有点病态,没意识到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而不是本末倒置,因为家人也需要我们陪伴,想想其实很多创意都是在我们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刻捕捉到得,或许是下班后路边角落的某花朵和夕阳,其实平淡的每一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录。
当感觉急躁的时候,让自己慢下来读读书,反思自己前半生经历的人和事,写下来说不定当未来的自己回头看时,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