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恬
终于看了《情书》这部电影,之前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也说不出什么原因,喜欢这部电影。
大概是因为那个漫卷大雪的画面,苍苍茫茫的雪地里,只有一个女孩轻闭着眼睛,躺在雪中。那种辽阔无边的意境,那种哀思和静默,似乎包含了深远的意味。
与雪有关的故事,应该都会很浪漫吧!抱着这样的猜想,我看完了整部影片,真的没有令我失望,竟然让我有立刻提笔记录下来的冲动。
故事讲述一位少女渡边博子,在参加前男友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会后,仍然悲痛难抑。她偶然得知他中学时代的地址,虽知不可能收到回音,博子还是按着这个地址给远在天国的藤井树寄去了一封充满问候和思念的书信。没想到,她意外地收到回信。
原来,回信的是一位与她已故男友同名同姓的女孩——藤井树。原来同名同姓的两位藤井树,曾是同班同学。渡边博子为了追忆死去的前男友,她跟女孩藤井树通起信来。随着书信来往,了解也逐渐增多。
女孩藤井树回忆着时代的记忆,忠诚地告诉渡边博子她所知道的一切。两个女孩在彼此的书信中,渡边博子对逝去前男友深深的怀念和伤悲,有了倾诉和寄托之处;而女孩藤井树也偶然也发现,逝去的男孩藤井树在中学时代,曾为她深藏了一腔柔情。
所以,故事有两个线索。
一方面,是渡边博子对前男友的怀念和追忆。因为放不下前男友,无处表达悲伤,她才写了一封寄往“天国”的情书。在通信中,她偶然发现,前男友对她一见钟情的原因竟然是,她的样子酷似他曾暗恋的同班同名女孩藤井树。渡边博子很郁闷,于是她和现任男友到前男友遇难的山前,大声抒发心中郁结,并接受了一段新恋情。这是美好的剧情发展。
另一方面,女孩藤井树也因为渡边博子的来信,而逐渐回忆起与男孩藤井树的记忆。男孩死去两年后,她才发现,他曾为她深藏了一段暗恋。那是一种青涩美好的校园回忆。在回忆的影片中,男孩的一举一动都是淡漠的,影片并不刻意渲染,但观众也能从中感受到他温暖的暗恋。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对整部电影情感基调的处理——哀而不伤。故事情节安排自始至终都是淡淡的,不刻意放在情节安排上,而是在氛围上。大雪纷飞,整个世界都是一片白茫茫,意境深沉又悠远。
男孩藤井树的暗恋,从来没有表达出来。这毕竟是有些遗憾。但女孩藤井树在他死后两年,才偶然得知,没有深刻的别离,是在尘埃落定、岁月静好之中,她才偶然发现这么一段逝去的回忆。这又冲淡了悲伤的氛围,使那一段深藏已久的暗恋,那一段青涩的回忆,变得安静而珍贵。
影片中并没有过度的悲伤,它虽然围绕着生死而展开的,没有刻意去表现死亡的恐怖与残酷。男孩藤井树的遇难,少女藤井树父亲的去世,都被淡化为一种哀思和怀念。虽然男主已死,但两个女孩都没有,因此而不幸,反而是巧妙的引出了两段美好的回忆。
有些画面非常打动我,比如女孩藤井树病危时,爷爷背她到医院的那一段,外面漫天卷雪,北风呼啸,救护车没法及时赶来。他爷爷确值一冒着风雪背她到医院,这种生死较量的情节,不仅令人感动,也衬托出生命的珍贵。
故事情节的安排非常巧妙,对于两个女孩,结局都是美好的。女孩藤井树发现男孩曾喜欢过她,这一段回忆,在写给渡边博子的信信中,她最后没有寄出去。
信没有寄出去,那渡边博子就不知道前男友对女孩藤井树的暗恋。虽然她也猜测前男友是因她酷似藤井树,而对她一见钟情的,但从博子单方面来说,这也仅仅是她的猜测。而且博子已经开始新的感情了,她没有必要再知道这个。现男友不仅没有责怪博子怀念前男友,还陪着她追寻事情真相,解开了博子的心结。
这样,对两个女孩来说,都是美好的发展。故事虽有结局,但是影片就给观众的深思与回味,却是无边无尽的。博子对藤井树的眷恋,两个藤井树之间朦胧的情感,都没有由于藤井树的意外死亡而枯萎,而通过细腻感人的影象深深地印在每一个观众的心里,永远不变。
在那一幅幅唯美的画面中,漫天飞舞的大雪,深沉却无声的爱,对过去的追忆,似水年华,天国与现实的距离,那么远,但因了回忆,又这么近。
故事好像遗憾,也似圆满,是凄凉,或温暖?仿佛只有那一片苍茫的大雪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