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原生家庭 》一书。
书摘:
他(弋登)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坏脾气,隐藏已久的根源在哪里 。从童年时代起,他的心底一直潜伏着一座火山,那是他对父亲的愤怒。一旦外界压力过大,他便会肆意地向身边的人喷发 。
人们很难意识到与父母的关系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
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
所有的父母都难免偶有不足之处 。只要他们平时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理解,大部分孩子还是可以原谅他们偶尔的怒气爆发的 。
伤害型父母的共性一一有毒 。这些父母家至于孩子的情感伤害,就像化学毒素一样蔓延 着孩子的整个身心,而孩子遭受的痛苦也会随着成长不断加深 。
性虐待和身体虐待的伤害太过巨大,往往一次就足以给孩子的感情造成重创 。
中毒的成年子女所表现的净症状都惊人的相似: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毁灭式行为。几乎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而且一无是处 。
一一《原生家庭 》
年少时我的脾气是相当的好 ,甚至可以用没脾气来形容 。
但是18岁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我就和我一直非常敬畏的父亲产生了冲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到40岁以前才停止这种冷战和热战 。整个人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己感觉像换了一个不一样的人 。妈妈也是这样的评价我 。
我不知道是我自己的脾气变坏了,还是这种坏脾气一直都在一一只是以前被隐藏,而在合适的机会爆发了 。
后来接触了一些心理学,终于明白,这是心理补偿机制在作祟 。过于严格的教育 ,过于沉重的心理压力 ,早早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 ,导致我有一个压抑的童年,有太多的责任感和负罪感 。父亲过于严厉,要求太高 ,在促成我学业成绩很优秀的同时,也给我的心理健康埋下了隐患 。在解决了工作问题之后,不得不面对的就是心理问题 。
在三十岁到三十六七岁, 这几年我度过了人生中最昏暗的时刻 。事业上,家庭上,情感上的危机一并出现 ,有好几次差点分崩离析 。
我与周围一半以上的人关系非常糟,尤其是与自己的妻子,父亲 ,与学生和自己的雇员 关系也有处理不当的事时候 。感觉那个时候的自己非常的硬 ,孤独而倔强 ,一头撞到南墙上也不回头的那种 。
2016年,接触到上海的心理团队之后 ,内心的坚冰才开始慢慢溶解 。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心理问题有了渐渐明晰的认识,开始学习心理学 ,并和一些社会学上的东西相互印证 。慢慢慢慢地 ,心态才有了一些好转 。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幸亏我发觉的早 ,有机缘遇到一些良师益友,遇到一些专业的和半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另一方面 ,我善于探究,善于反省一一前提是勇敢的面对自己 ,直面自己的不足。认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人都应该善于自我解剖 。所以我可能不需要一生去治愈自己的童年,这个过程会更快一点 。
作为一个过来人,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希望更多的问题可以被避免 。希望我们的父母,包括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少一些操控,多一些尊重和爱 。
我在努力改变 。对我的孩子,我总体上采取的是非常宽容的教育理念 。我也希望孩子优秀,但更希望孩子健康幸福快乐 。当我越来越温和的时候,孩子就越来越愿意靠近我,主动向我诉说她的心里话。孩子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个性也慢慢的绽放。随之,学业成绩也提高的很快,和周围的人际关系也更加的融洽 。
一一在教育中,少一点控制和批评,多一点尊重和赞赏;少一点焦虑,多一份从容 ;越轻松,越幸福。我已经逐步尝到了这个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