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书对人有多重要,那就看看当今对知识的重视程度。
书是人类文明的使者,承载着人类的知识,是人们赖以学习的途径,没有书,很多知识都只能如原始部落一般用诗歌的形式,口头流传。
读书就是对知识最好的学习方式,让人丰富认知、明辩是非、借古鉴今。
读书应该有目的,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就为打发时间?
不同的目的带来不同的结果,是由我们的选择决定。
如何才能真正去读书,读自己想要的书,读明白自己看的书。
答案不在别处,在我们心里。
读书难,读书难,字字玑珠难入眼。
信息爆炸的今天,对于知识的匮乏,让我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恐慌。
人在面对恐慌的时候,会丧失正确选择的能力。
2015年,我开始在单位上课,刚开始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还可以。
随着,讲课的时间增多,我发现,老三篇用完,再无新东西可讲。
于是就开始着手系统学习,虽说自己给定义系统学习,但对学习还未入门的我来说,就是有一种盲目的压力。
怕在同事面前出糗,老讲同一个东西,会掉价。
一开始就选择了哈佛商学院的经营管理类书籍,那种买书时的自满,很快就被看书时的挫败击垮。
没有系统知识作为支撑,书里随便一个专业词汇我都不明白,感觉就像一个小学生在看微积分。
很快我就放弃了大部头的书籍,转向寻找银行经营管理类的书籍,因为我知道只有贴近工作才能让我学得懂。
随着对银行经营管理的了解,我再次将审视的目光投向自己。
经过对自己工作经验和知识的梳理,我发现最需要的就是网点经营规范的知识和理论,于是我重新锁定了银行转型的书籍进行学习。
这一次偶然的转变让我一下子找到感觉,读书的节奏和欲望被激发出来,效率高出很多。
经历了基础知识的吸收后,我没有停下学习的步子,开始了解银行网点经营的构架,选择《长尾理论》、《战略》、《让转型直达营销》等等难度相对较大的书进行学习。
到现在,我有自信,对于银行网点经营管理我是有数的。
会读书,首先还要明白为什么读书。
会读书是件好事,真的,可以让人受用一辈子。
但读书之前,一定记得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一本书,得想清楚读这本书自己想收获什么。
如果你在研习计算机领域的知识,却拿了一本园艺的书,我可以理解你是想转行还是为了休闲吗?
以前老听人说,唯有读书是不功利的。现在想来,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观点。
读书就应该要功利一点,单纯地用毅力支撑去读的人,能不能够坚持下来,这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
没有利益的事,是不能激发人长久的去努力。
读书也一样,如果不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生活,读书用来干嘛?
只是为了增加修养和学识,到最后物质上的贫穷一定会击倒精神上的自足。
所以读书功利一点并不是坏事。
会读书,更要会提问。有问题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你正在进入状态的信号。
也许你还在疑惑,读书不就是用来解惑的么,为什么还越读越多问。
如果读书就把问题一古脑解决了,那读书也应该轻松加惬意。
读书吸收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不一定匹配你所处的实现,问题的出现也就很自然。
明白一本书能够为自己提供需要的知识很重要,同样重要的是,对书里的内容进行提问,这样反复才能刺激我们去寻找答案,提高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率。
不要想把一本书硬塞进脑子,被动的学习只会让我们疲于死记硬背,渐渐丧失读书的热情。
学会向自己提问,变被动的填鸭式学习为主动分析型学习,至少学起来不枯燥。
把学习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写出来、总结出来,每一次输出都是对知识的再一次学习。
以前看书,看完如释重负,立马扔到一边,心里暗自庆幸和自我表扬:我又看完一本书了!
可是真正吸收了多少,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自从听了老猫推荐《书都不会看你还想成功》后,才知道,读书是一个过程,先吸收进来,再释放出去,再回头看看缺了什么,再进行补足。
把学习到的知识输出,就会强迫我们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组。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对知识进行复盘,最大的好处就是会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在研究银行网点经营管理过程中,最早学的是流程管理与设定,结果讲课的时候发现,流程再好员工个人能力不足也不能发挥作用。
于是就开始学习个人能力培训的知识,往后又觉得个人能力强不如团队能力强,再往后发现目标管理很重要,再往后明白精细化管理是经营的关键,接下来网点定位、团队分工协作管理等等都被我学了个遍。
到现在我每讲一次课,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有些好的观点也会在讲课的时候从脑子里蹦出来,倒挺让我意外。
世上书有千千万,我们终其一生都不可能读完。
但我们至少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知识来学习,只有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才能帮助我们成长,鼓励我们继续读下去。
有目的和有功利都不是坏事,至少在让自己学习知识方面不是。
为了让知识扎根在大脑,也发扬利他主义精神,把学到的知识分享出去,最终受益是大家包括自己。
读书这么好,不要放弃。
当你手捧书卷的时候,请一定记得先问问自己想要一个怎样的自己。
没有神明能够帮助你一夜间学识满腹,但你自己可以用时间来完成。
因为你就是自己的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