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和很多喜欢沉默的人一起相处过,所以我时常会去想,这些不喜欢和别人多交流的人沉默时在想些什么。
我是一个喜欢表达的人,生来如此。四五岁的时候就可以把其他小朋友说得哑口无言,虽然因为和别人处不来有大段独处的时间,但我庞大的想象力可以让自己在动画和玩具的基础上搭建许多极为精彩的世界,这些想象中的世界远比现实生动有趣。
到了加冠的年龄,我更是成了有“双重话语权”的幸运儿,白天可以靠言语在不同环境游刃有余地交流,夜晚更可以靠写作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情感。对我这样的人来说,沉默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表达的工具,它可以暗示别人我在投入于某事或者状态不佳,也会提醒自己不要讲一些言不由衷或者难为别人的话。
可是突然有这么一天,我和沉默的关系紧凑了起来,或许是因为情感的波折,或许是因为说话太多的副作用,总之,我就像《尘埃落定》里的傻少爷一样,一下子就失去了说话的意愿。就像失去了一个可以倾诉衷肠的对象,无论我采取什么方法去勾起自己的兴趣,交流乃至写作的意愿都在不断跌落,除了去适应自己的沉默,我别无他法。
鲁迅先生在《野草》的题辞里写到:“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这句话虽然很有分量,但是也许因人而异,我以前在和人相处中开阔新的世界,在安静写作中获得新的启迪,那样的生活异常丰富,反而是日益沉默的当下,我感到很强烈的空虚。对我而言,沉默并不等于仔细地体验人生,它只是一种缥缈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你其实什么也没在想,只是机械地活着而已。我的“沉默”大概跟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的“沉默”意思差不多吧。
有的时候,我甚至想把自己埋进土里,在土里倾听植物发芽的声音,触摸太阳遗留下的温度,让自己安静地生长,不用和别人做什么过多的交流。其实我从不怕讲话,也知道怎么去把话说好,但就是不想说,这症状比以往得“写作失语症”时更为严重。
只是,我知道,自己沉浸在沉默中是绝对不行的,不管是作为一个写作者,还是作为一个生活者,我都不能继续这种百无聊赖的状态。我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功利主义者”,不一定每天都充满干劲,但要每天都有开拓新世界的勇气和发现生活有趣之处的心态,我得保持对写作的热情,打磨自己语言的功力。
这个世界有太多习惯沉默的人了,总需要有些人多说几句话。
文字和言语,是不该被沉默所吞噬的。
之所以动笔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对自己的状态有所不满,同时也为有一段时间没能给大家带来我自己写的文章而抱歉。文至后半段时,我发现自己很难想到一个好的结尾,不管是上升到我们民族沉默的共性,还是鸡汤式表明自己克服当下的决心,这些好像都不是我想要的……想了很久,我决定这篇文章就这样结束,我只要把我当下的状态如实写下来分享给你们看就好,并不需要刻意得出完美的答案。沉默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阶段,而我也将努力度过它,这也许就够了。
(编辑/嘉轩 作者/嘉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