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信息论40讲》读书笔记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信息论的应用。本节介绍一下幸存者偏差和奥卡姆剃刀。
一、幸存者偏差:如何避免被已知信息误导?
当我们要进入一个之前一无所知的领域时,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和最有价值的经验。信息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有一个基准,遇事能够找出大致的方向。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学一点像数学或者信息论这种看似在生活中用不到的通识课程?我的回答是,那些从一个个具体案例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是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认识问题本质的基本功。
我们从理论上分析了幸存者偏差,并且用它来分析了股市,最后的结论就是要购买那种不断淘汰坏企业的股市上的指数基金。此外,在工作中,也要不断淘汰不好的项目,在生活中要止损。这样就可以利用幸存者偏差将利益最大化。
而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幸存者偏差这件事,让大家了解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瓦尔德对于飞机、空战的理解肯定远不及美军军官,但他却能看到军官们没有发现的盲点,这是因为他的数学常识让他有好的思维习惯,他在得到结论之前会问飞机样本是如何选取的,而军官们恰恰忽视了样本选取不具有代表性这一点。
二、奥卡姆剃刀: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有效的。
奥卡姆剃刀法则,又被称为“简约之法则”,用信息论来解释,就是如果关于同一个问题有许多种理论,每一种都能作出同样(准确)的预测,那么应该挑选其中使用假定最少的理论。简洁的往往是正确的,越是复杂,越容易犯错。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奥卡姆剃刀法则,如果能够得到同样好的结论,假设越少越好,或者说条件越少越好。
奥卡姆剃刀法给我们生活的启示:
1、做减法
很多时候,我们生怕自己错过一些机会,于是做了很多其实对目标结果不再有帮助的事情。
比如年轻人头几回在大会上作报告时,常常喜欢尽可能多地把自己的工作讲出来。这样不仅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里讲完,而且由于传递出的信息其实有很大的重复性,接收者并不因为耐着性子听完了就获得更多的认同。讲东西如此,做事情也是如此,并非做得越多,效果就越好。
2、不要制造伪需求。
很多看似很重要的事情,其实是伪需求。我在《硅谷来信》中评论过无人超市是否需要,我讲其实超市有没有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顾客是否能够以最便宜的价格,最短的排队时间买到自己需要的日用品。
3、要提高自己寻找基函数的能力
我们说的做减法,不是把有用的信息剪掉,而是设法只保留少量的,等同于全部信息的有效信息,这就是数学上所说的基函数。
比如说,投资的原则有很多很多,但是真正称得上是基函数的其实很少,比如巴菲特和芒格的价值投资,马尔基尔的定投指数基金等等就是。而其它一些所谓的秘诀,什么低买高卖,追涨杀跌,则不是。
如果我们保留了那些基函数,我们就获得了最大的效益,但是如果我们保留了一堆似是而非的信息和方法,就得到时灵时不灵的结果。而提高这个能力,就要对自己进行专业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