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谓“执行力”是指一个人是够清楚的知道要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
就像开车、手机基本不太多思考,就可以驾驭使用它。那么我的理解的执行力就是当你要想习得某种技能,你需要学习这门技能,最重要的是坚持持续的练习,最终掌握技能的过程。
人的大脑分为三层:鳄鱼脑、猴子大脑、前脑额叶。
鳄鱼脑没有情绪、没有理性,指导我们的身体完成应激反应,对应直觉。
猴子大脑用来生成各种情绪。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所谓“更为理性的人”其实是前脑额叶区域相对发达的人,对应理智/元认知。
书中举例很有意思:三层大脑好比一艘战车,直觉和情绪分别代表黑马和白马,骑手(理智/元认知)只不过是个孩子,三者相互独立且相互需要。我们需要做的是想尽一切办法改进战车的性能,让骑手尽快成长,让白马和黑马足够强大,并且三者配合好。
“情绪是理智的快捷办法、直觉是情绪的快捷方式”。
2.能识字、能看书,却什么都做不出来,还有比这个更失败的吗?
学习习得知识的内化,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很多次的重复,需要很多次的应用,直至能够不假思索的完成。
重复就是“内化”的过程,重复次数的联系,例如PPT讲演,重复多次的练习,直至每个篇章、每个关键节奏点脱口而出,就是内化完成的结果。
应用就是重复输出习得的技能,不断优化精进,在这个过程中,更强的逻辑能力被内化,更强的表达方式被内化,更强的沟通能力被内化,更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被强化和内化。
执行力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只是“想明白”这个动作的自然结果。
最朴素的解释是:重复和应用的次数不够,内化过程没有完成,应该建立的神经元关联不够强以至于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