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一个冬天的清晨,天微微亮,晨雾还完全未散去,街上只依稀可见几位挑着扁担的老者,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
爷爷从锅里拿了一块玉米饼,提着一个篮子,就出门了。
一阵凛冽的风吹来,打在街边的两排梧桐树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爷爷皱了皱眉,把大衣的领子往胸口掖了掖,并加快了脚步,朝着扁担人的方向走去。
等最后一口玉米饼下肚,天已大亮,街上的行人也已变得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叫卖声、砍价声、鸡鸭的叫声此起彼伏。
此时,爷爷篮子里已经装满了青菜水果,并准备打道回府了。
【对比分析】
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设置了悬念,第二段属于过渡承接段,第三段几个动词的应用,反应了寒风的凛冽,第四段描述了乡镇集市的场景。
不足:最后悬念不足,且全文没有运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
【原文】:
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
【分析】:
1、第一句话,交代季节,季节特性,并且,每一句都会找到一个点落笔,从秋天的潮气,到露水。
第二句话,说到了槐树,铁钟,并且做了埋笔。
2、第三句话,出现人物,对人物的衣着,动作进行描写,人物描写画面感很强。此时注意动词的运用:披、捏、走、拉。
并且运用修辞手法,队长嚼食物,老老少少像一个木偶的比喻。而且,注意到第一个比喻是和秋天景色相呼应的。
“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这句话很棒,没有直接说一边走一边吃,而是通过描述一个吃的样子,动作来写。
3、“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这句话呼应了开头的伏笔,那个铁锺,进行了声音的描绘。
也做了链接,实景从钟锤撞击钟壁,人物从队长转到了老百姓。
。
4、对人群的描述,用了一个比喻“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