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那个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姐姐现在如何了,有没有重新在996的福报里尴尬一笑,而后骂一句“看不起,看不起!”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电视剧里也是,许多的旅游宣传也是。
以为云南不是魔都这种一线大城市,以为绿水青山不是金山银山,以为……
没成想,有风的地方全是西北风,喝的那叫一个呛。
“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那是古人才能做的事。
李白穿越了大半个中国,无一处不诗兴大发,但诗里却没有“门票价格贵”、“住宿费承担不起”、“车马费掏空了家底”等感慨。
否则便是“蜀道难,一日花三千”之类的诗词了!
而如今呢,“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这儿耍,留下赏光财!”
也可以理解,一个景区要养活一群人,旅游城市更是担负着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责,但是不能把经济矛盾“转移”到慕名而来的游客身上吧!
旅游景点常在,冤大头游客不常有吗,能宰一个算一个?
饮鸩止渴要不得,向哈尔滨多学习。
旅游景点不是火车站卖饭的,主打一个一锤子买卖,景色是口碑这没错,但人的口碑有时候更重要。
如果一个景点只会让游客感受到冷漠、金钱至上等,那这个景点多半要荒废。
这几年,景区宰客现象屡有发生,天价海鲜、高价客栈、离谱的香火、惊人的缆车钱……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游客心里都有一把秤,称得出是非好歹来。
反过来也要劝劝那些活在梦里的人,在向往诗和远方时,先要看看钱包鼓不鼓,眼睛擦不擦的亮,否则家门口转转得了。
人这一生啊,除了生和死是自己的,其它统统不是!
所以,在想要任性一把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到冲动可能带来的影响,毕竟,在看到的是诗和远方,而远方的人盯着的则是你的钱包。
并非危言耸听,也不是制造焦虑。双腿长在下半身,哪里去不得。在能力范围内去可去的地方,见最美的风景,遇良善的人,远方就成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