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一周作业3】
A1:自己的相关经验
我有一个员工爱迟到,于是我昨天想敲打她一下,便说:“怎么最近总是迟到呢,早点出门吧。”
没想到她很不耐烦,说“没有总是迟到呀,我这周就只迟到了两次,而且我出门很早,是车半天不来。”
这次沟通不畅,没有达到解决员工迟到的问题的效果,同时还产生了些许不快,问题矛盾进一步激化。
如果按照解决问题的XYZ模型,我的问题在于,没有客观的给出员工迟到的具体行为(X),只用“总是”一词就草草概括。没有谈后果(Y),所以员工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在辩解说因为车来晚。没有说感受(Z),没有引发谈话人的同理心,因此产生了不快。
如果重来一次,我会对这个迟到员工说:“
行为X:小李,你这周迟到了两次,一次迟到了5分钟,一次迟到了10分钟。
后果Y:因为你的迟到,你的班每次上课都要往后推迟10-15分钟。
感受Z:我很担心,因为迟到影响你在家长心中的形象。我也很害怕,推迟上课影响你的教学效果,让自己接下来的辛苦工作白费。”
员工:“好的我会注意的。”
A2:我的应用
因为工作的关系,和男朋友不是天天见面,于是每过2-3天都要问他:“你爱不爱我?”
这时他会说:“怎么总是问,烦不烦?”
于是今天晚上我再问他时,如果他还是这么说,我会按照XYZ阐述问题结构说,来检验他是不是真的嫌我烦:
“行为X:我上周问了你3次爱不爱我,你都说我总是问,烦不烦。
后果Y:你要是嫌我烦,以后就不会再听到我问你这个了。
感受Z:不过我心里会很失落,觉得并没有受到重视。”
如果他回答:“怎么会,别想多了,我还是很爱你的呀。”
就说明,应该还算是真爱吧。嘻嘻。
(想知道结果的小伙伴可以给我点赞或留言,明天公布结果一起检验,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