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忘了下米”,源自《笑林广记·殊禀部》。
古时候,有个人向酒家请教酿酒的方法。酒家说:“用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掺和,酿造七天,便成了酒。”
那个人记性差,回来后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天后一尝,并没有变成酒。他感到很生气,觉得被骗了,于是找到酒家,责备人家没传给他酿酒的真正方法。
酒家说:“你肯定是没按我说的办。”
那个人说:“我按你的办法,用了二斗水,一两曲。”
酒家问:“放了米没有?”
那个人拍拍头,想想说:“呀,我忘记下米啦!”
笨蛋评语:
原文中写到那个人无法酿出酒之后,打算回去找酒家理论,是这样描写的,“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其中“诮”字指的是责备、呵斥。单单一个字,就把一个胸无点墨做事粗糙性格暴戾喜怒无常的人物刻画出来了。
他自己没有酿出酒来,第一个想法不是仔细检查操作步骤,而是下意识认为别人骗了自己。盛怒之下,转头就去质问责怪别人。愤怒的情绪来得莫名其妙而又让人不禁战栗。
等到别人切中要害让他冷静下来之后,他也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我忘记下米了”,就把刚才盛气凌人的模样遮掩过去了。如此喜怒无常,怎么会不让人害怕呢?
平心而论,在目前如此大的生活压力之下,我们自己有没有忽然之间情绪爆发的时刻呢?
显然是有的。首先坦诚,我自己就已经有很多次了,而且频率随着年龄变大也在逐步增加。这种无来由的愤怒发泄带来的唯一后果,并不是想象当中的情绪解脱,反而因为波及了我们身边的人——尤其是亲友——使得坏情绪增重了,等于是一个恶性循环。
鉴于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并没有充足的理由奉劝别人放下执念和愤怒,保持一颗平常心。相反,当愤怒的情绪不知道从哪儿涌现出来的时候,我更希望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和安抚。
当然,我们出离的愤怒和文中那人莫名其妙的愤怒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前者只关乎于情绪,后者则明显是人品。但是保持理智不要让糟糕的愤怒伤害了我们最亲近的人,始终都是一样的。
我把这些写下来,希望自己情绪失控的时候能够想起。
同时与君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