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月31日,小朋友到学校,独自去教室,领课本,校服。独自出校门,找到家长,回家。
8月31日下午,新生训练。(练习持久站立,身体能定)
当时,有一张开学了家长们趴栏杆底下,爬上栏杆上面的照片走红。真切的传递出刚刚将孩子送进全新人生阶段时父母的牵挂期盼和焦虑。
这一天我请假去送孩子上学,看着他走进学校,看着他排队,看着他们在高年级学生带领下走进教室。从此,我就是小学生的妈妈了。
2】
9月1日,小朋友第一天上学,家长们第一天学习具体的接送规矩。书皮包书的方法很繁琐,不会,临时买的书皮尺寸都不对,我的心情很爆炸。
9月2日,小朋友第二天上学,因为家里情绪大爆发而迟到了。一早上哭了几次。晚上忘记带健康信息表回家。
9月3日,小朋友第三天上学,早上起床迟缓爸爸发脾气了,哭。小朋友出门忘记带胸卡。
开学的第一周,孩子们,学校,老师,家长,多方都在磨合。开学前一系列的国家政策,一系列的学校通知和规划,一系列的家长须知,学生须知。每个人都忙得焦头烂额。
混乱之下和孩子相处很难和他共情。只想赶快命令他去执行。导致进一步不配合和升级。反思为什么这么焦虑紧绷。
9月5日周日网上,线上举行了年级家长会。会后又举行了班级班会。整理了一下大概需要家长配合在家做的各种行动清单:
看到这么多内容,我的第一反应是非常焦虑而且担心的。按照平均一个项目10分钟算,也要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我有点担心我会做不好。
为了切实做好这些任务,我下班先回家带领孩子做以上项目。为了量化成果,我打印了A3版本的国誉板式,做了记录。
我翻了下教科书,发现从几个字一篇课文到几百个字一篇课文,也不过3个月的时间。感觉孩子们的学习曲线是非常陡峭的。我一瞬间有点慌。
早上和老公说我不知道我这样陪他打卡,做记录能够坚持几天。老公说你习惯就好了。我心想我也不太想习惯……我希望孩子自己习惯,我就做我自己的[哭笑]
3】
9月6日周一,新的一周开始了。
给孩子搞了A3国誉内页打印给他做每日打卡 记录。第一天的执行还行。但是还有很多匆忙的地方,和很多不确定的地方需要调整。看看这一周将如何变化吧。
9月7日周二,小学和幼儿园的差别开始显现。一些班级已经正面直说孩子不足或者直接扣分、罚站了。
根据各个家长们闲聊的时候谈及的信息整理,事件大多都小,家长态度千差万别。不完全记录如下:
①因为课程表上没有写英语课,就把孩子整理书包里的英语书拿出来了。结果第二天要早读英语孩子没有书,被点名批评扣分了。家长觉得只有孩子知道父母不知道,是导致这个问题的关键,认为学校应该要和家长通气却没有做到,有点生气。
②填写回执单的时候看见单子上写着要撕下来只提交回执部分。就撕下来了。十点的时候老师通知不要撕下来要完整的交。又粘回去了。结果睡着后老师又说要撕下来的这条消息没看见,带去学校的时候发现没有剪刀,傻眼了。
③小朋友课堂写字那一本没带去,是妈妈拿出来的,儿子回来说他被罚站了。听说他妈妈也是气得够呛。
④二胎妈妈因为微信看窜了,儿子放学时间看成女儿的,接她迟到了,老师通知在保安室。
⑤有小朋友因为上课不认真,讲话,被一顿训。就在校门口,在家长面前训的。家长表示很高兴老师愿意训他,他能长记性。回到家里大人又各种提醒,有助于养成习惯。
⑥一年小学生忘了带笔文具.书什么的,学校中午留这些小朋友在教室训练,晚回家吃午饭,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不吃饭影响很大,很可怜。
这些事不讨论是非与否,都传递出一个讯息:小学生已经不再是幼儿园那种无论做什么都会被原谅被理解被包容的状态了。他们要负担更多的责任,更多的决策权利和随之而来的后果。而父母们要学会知道他们已经不是小宝宝了,不再急着冲上去像牢记抓小鸡的母鸡一样挡在前面。
4】
这几天所有鸡飞狗跳体验下来,我的感觉就是,孩子挺好的,也挺适应的。但是家长适应不良。最关键的就是家长对边界的把控,比起幼儿园家长,小学家长的控制边界要更退后一步。退让出更多的区域给孩子。
其中最难的我觉得是父母对自己控制边界的觉知,收回。包括看着孩子掉坑里的那份勇气。
之前我们家因为小朋友上学的事情在家里早间大爆炸,无非就是该不该强叫孩子起床?该不该允许孩子经历迟到?该不该让孩子自己承担迟到结果?
今天大家讨论的“妈妈把书包里的书拿出来导致孩子被批评”的事件中,其实也是边界的暗示:父母应该退后一步,让孩子自己收拾。如果多收了或者少收了你认为该带的不该带的东西,父母是否可以拿出来?父母想拿出来是否该告知并获得允许?
或许当父母学会守住自己的边界,学会收回目光,收回“眼睛”,就能解决这份焦虑焦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