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连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依恋是婴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情感连结,它发生在婴儿和经常与之接触、关系最密切的成人之间,因此情感依恋最多的是发生在母婴之间。依恋是在婴儿和母亲的相互交往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母婴互动关系。
研究者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将婴儿的依恋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安全型依恋,占65~70%。这类婴儿将母亲视为安全基地,母亲在场使儿童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够在陌生的情境中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母亲离开和陌生人进来,都没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反应。
2,回避型依恋,占20%。母亲在场或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实际上这类婴儿与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情感连结,被称为无依恋婴儿。
3,反抗型依恋,占10~15%。这类婴儿缺乏安全感,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非常苦恼。母亲回来时,即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安抚,表现出矛盾的态度,这种类型又叫矛盾型依恋,也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依恋,是不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在成人后具有高自尊,往往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际关系、善于寻求社会支持,并具有良好的与他人分享感受的能力。
婴儿依恋可以确定个体内在工作的基本模式。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以及依恋的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婴儿的情绪情感、性格特征、社会性行为和与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依恋对婴儿整个心理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情感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婴儿的依恋类型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良好的教养可以促进积极依恋的发展。衡量母亲对婴儿的教养方式好与否,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反应性。指通常能正确理解婴儿发出信号的意义所在,并能予以积极的应答和反馈。
情绪性。经常会通过说、笑、爱抚等积极情绪,进行情感交流,以满足婴儿愉悦的需要。
社会性刺激。通过互相模仿、亲子游戏、共同活动等社会性互动,以及通过丰富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婴儿活动节律和活动内容的要求来适应婴儿的社会活动需求。
总之,母亲与婴儿的互动要满足婴儿的需要,婴儿得到母亲的重视和满足,婴儿就容易产生安全性依恋。当婴儿的需要不被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消极依恋,安全感不足,影响日后情绪情感、性格特征、社会行为和与人交往的基本态度,容易导致自卑,甚至没有自我。
可见,婴儿期与母亲的互动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您如果是妈妈,满足您的婴儿的需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