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克里希那穆提】引发的思考:
1为什么急功近利
当我看到克里希那穆提认知体系中对觉察者和恐惧理解后,我深以为然,然而接下来的行动值得深思:
我立刻把自己的一时思考发布在空间朋友圈中,发布后才想到过往的自己思考中对恐惧和自己的理解无法与现在的理解行成自恰。既然才有现在的思考。
为什么我那么着急的去发布一个新认知,这是不是某种意义上的满足,
或许这也是我深度思考却不全面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因,思考源于求关注,而无法体系化长思也源于求关注而急功近利。
既然看到了这一层,思考究竟源于什么?
思考源于求关注(被看见),真的错了吗?
我觉得并没有,或许错的不是被看见,而是渴望【时时立刻】被看见。
被看见是人性中很深的终极诉求,而你想要被多大纬度的人看见?整个中国,整个世界,还是未来的历史长河留塑你的丰碑?
这便是眼界和见识,这便是沉潜和谦卑的意义。汲取过往,看见未来,沉潜当下。
2恐惧和自己
恐惧和自己是否为一体,我需要好好思考。
我现在的理解为:
当恐惧第一次被感知时,人往往是无意识的。
而这第一次被告知到的恐惧本身,是有这样一个觉察者去看到它:一切人本身信念,框架,规条的集合。所以大多数人往往无法真正意识到恐惧本身的存在。
最大的问题往往是找不到真正的问题。
而那时,恐惧和自己本就是一体的,而觉察者就是恐惧本身。因为人本身中附着的信念框架规条性质意义,所以才有了我们所意识到的恐惧意念。而真正的恐惧本身,被觉察者扭曲甚至压抑了。
看不到恐惧,便也看不到自己的真实存在,
从这个层面讲:恐惧和自己是一体的。
如何看到恐惧本身的存在?
放下自我
即放下一切信念框架身份意义规条。
全然的静心感受恐惧本身的真实存在。
3选择模糊
而此刻,我问自己:恐惧和自己是否为一体,真的那么重要吗?一定要分清吗?
我是不是又在钻牛角尖,是不是又一次陷入了追求了解,追求清晰,追求安全,追求一定要的感受?
恐惧本身不需要去了解,去看见,去陪伴即可
至于恐惧和自己是否为一体,
这一次,我选择了模糊,
便也选择了:
我允许自己不知道,
允许自己的不完美。
我允许当下真实自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