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南科大为写好钢笔字录取加分的招生意见,引发舆论关注。这个让人“没想到”的举措,像一剂偏方,不仅应对了时下一些大学生提笔忘字、书写潦草的通病,更能唤起中华学子认真书写的觉悟,是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有益尝试。“字如其人”。为写字好的考生加分,至少有利于“四个培养”:
培养爱国情怀。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字是书者志向的外化,体现了书写人的意志、情趣、追求。没有远大志向、高尚情怀,怎么能把字写到精妙呢?小小汉字浓缩着一个个历史典故,横平竖直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风骨,撇捺弯折展示着悠悠华夏的文明。热爱、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传承祖国的文化,这是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最基本的要求。中国历代书法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继承和发展。成名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各领风骚,各具特色。学生在临习书帖时,耳濡目染,常受其熏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传承民族文化,激发爱国热情。写好钢笔字可加分,意在引导和鼓励中小学生重视母语学习,重视母语文化,并把学习母语当作一种基本素质看待。当然,鼓励写好汉字,仅靠招生加分还不够,还必须让书法教育切实进课堂,并制定和推出汉字书写等级标准,促使学生不仅会写汉字,还能懂得汉字的美观与规范,把母语文化发扬光大。
培养法度意识。方块汉字博大精深,法度森严。要想写好字,必须循规蹈矩,一招一式都要合乎法度。个人的发挥创造必须是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凡不合法度的“独创”只能是一种无拘的放荡。字的关键要素是结构和笔画。但现在很多的人,包括一些大学生,因为写字时缺乏法度意识,平时缺少美感,或是不够留心,对字的笔画的基本走向分析得不够,缺少认识,在笔画上下工夫不够。随心所欲,自由发挥,自然体会不到遵守写字规范后的甜头。很难想象,一个不守章法、写字随意的人,能够规规矩矩地做事、安分守已的做人。
培养工匠精神。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有的字写得刚强,有的字写得温柔,有的字写得潇洒,有的字写得飘逸。书写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使人做事认真,讲究整洁,从内心要去追求一种比较完美的东西。写字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沉着冷静,专心致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认真写字可以帮助人变得沉着、坚毅。认真写字的习惯可以塑造人的性格,以及对事、对人、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养成工匠精神。反之,字迹潦草,虎头蛇尾,不能一以贯之,反映出写字的人比较浮躁不实,很难用心做好每件事。练习基本笔画时,一个单纯的笔画要写得规范,要反复写上几遍,几十遍,看到自己写的一个比一个更规范,一个比一个更进步,看到了希望,也就培养和激发了兴趣,持之以恒的练习中,毅力就养成了。这一过程渗透了心理素质的培养。汉字书写讲究结构,讲究笔势,讲究神韵,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把字写好,精神必须十分专注,注意力要求相当集中。
培养道德情操。苏轼说:“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意思是看一个人的字就可知道他的为人,甚至还可以看出是君子或小人。有人说字品和人品有密切的关系,还是有道理的。怎么从字上看出作者的人品呢?人品高尚,字品自然高雅。品格高尚的人,其字脱俗;品德清纯,其字潇洒。李白的《王右军》有这样两句:“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羲之的字品和他的人品的高度统一。有人写字当作技能,会写即可;有人视则写字为艺术,力求完美,甚至能从字里行间瞅出书写人的性格和品行。写字如同造房子,要讲究布局、搭配、容让,一笔一画,字里行间,渗透了人的秉性,展示出人的境界和修养。写好汉字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
美好的事物,永远都是值得向往、值得追求的。其实,学习写字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即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高校能为写好字加分,对中小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尤其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的小学生,更应该把写字基础打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赢在起跑线。
南科大为写好字加分的政策是英明之举!我点赞!
(林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