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关于课余生活的习作,学生写得不好理想。有的就简单地写喜欢某个游戏,有的开头没有交代喜欢什么,有的在结尾没有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为何不从这些写得不够好的习作中去寻找习作的点呢?写得不好,更需要引导,为什么我写的不好,不好在哪里?该怎么写才可以算是一篇好的习作?
早晨专门拿一节课,讲了一位同学的习作,请孩子们来说说写得不够好的地方与好的地方,再针对这篇习作,出示一篇自己修改过的习作,让孩子们通过前后对比来说一说好在哪里。
习作课堂,太无聊。我发现杰一直在做小动作,心中火冒三丈,可是不可以生气,生气不仅没用,还会影响教学,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如果将时间用来批评肯定是不公平的,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就在这时,北打小报告,说国在看书,看来不听课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可见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刚刚不是在说喜欢看书的事情吗?国不也是在看书吗?好,就用鲜活的事例作为习作材料吧!
"我想写国很喜欢看书,可是怎么体现呢?"学生看到我并没有生气,而是这样发问,孩子们一脸的惊讶,不知老师此时想说什么,或许他们都在等待我暴风骤雨般的批评。
看看孩子们没有反应过来,我走到国的身边,提醒孩子们,"我很喜欢看书,就在课堂上也悄悄地看起书来⋯⋯"
孩子们此时恍然大悟,开始举手,我接着往下说,"我发现老师正在和同学们讲如何写一件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可那本《父与子》却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很想看。"
孩子们此时,完全放松下来,去想他的脸上表情,去揣摩他当时的心里状态,我发现他们不再死气沉沉,一个个都很活跃。
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起了。虽然这节课的教学流程被这两个小插曲所打乱,但同时又有新的课堂生成。
这让我反思,为什么他们不喜欢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