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呈现的四段恋情,本质上是在探求个人的自主自由与两性关系之间的矛盾。
一段亲密的两性关系,实则是两个人共同奔赴,双向奔赴。双向奔赴便是彼此尊重,首先承人每个个体都是独立且自由的,但是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又是渴求互相陪伴的。亲密关系实则就是两个自由个体之间的精神博弈,不是一方为另一方妥协,而另一方一味地理所当然的索取;也不是互相之间的隐忍与猜疑。爱情有时是一瞬间的冲动、激情;但长久的爱情,一定需要真诚、坦诚、以及两个人的互相尊重与包容。
黄亦玫遇到的庄国栋,物质条件丰富、阳光帅气、身材挺拔,但其精神世界深处确是存在着大男子主义思想,他一直在帮玫瑰做决定,从来不考虑玫瑰的意见,只身前往法国,也以为玫瑰应该跟随他。他在爱情与工作之间,首先选择了工作,而并不是爱情。虽然爱,但他的自以为是与自私,并没有让他妥善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矛盾。
黄亦玫与方协文的关系,更是让玫瑰陷入了一段不自由的境地。方骨子里的自卑,使得他在这段关系中,并不是把玫瑰当作一个人,而是将之当作要征服的对象。这种征服欲加上自卑,最终演变成控制欲。方打着婚姻的名义,把玫瑰豢养在鸽子方中几年。玫瑰成为了一个与外界世界完全脱节的人。
这两段亲密关系,实则都是畸形的、病态的关系。
而玫瑰所理想、也是我们所理想的爱情,在第三段恋爱中得到完美的诠释。但最终这种美好随着对方的病逝成为了幻影。经历恋人生死的玫瑰,淡然接受着一切。
繁华已过,你我曾经相伴,最终走向殊途。我还是我,还要过着我的生活。
这是真正的凤凰涅潘。
黄亦玫成为了荧幕中的自由者,有着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激情,保持自我精神世界的自由。这种淡然与自由,或许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以及受过情伤之后的心灵成长。但是这种自由背后,也隐含着些许的无奈与悲哀。表面自由与淡然的代价,便是再也不会相信一生一世一双人、一起到天荒地老的生死相依的爱恋。这种不确信感,也让她不再轻易许诺、也不再相信承诺,而只是注重享受当下。
所谓爱情,即是,爱过,便已足够。这便是黄亦玫的爱情观。
玫瑰最终的转变,在当下被大家一片叫好,这种叫好,也是快餐化时代中人们对于爱情的诠释。这种诠释,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妥协、或者是一种“清醒的认知”。
这种“清醒的认知”,并不是要我们不再相信爱情,不再去信任爱情的长久度;所谓的享受当下,便是让我们大胆地去爱、去生活,以真心换真心。世上的缘分与爱情,本身便是一场赌注,当去真心相待时,遇到了真心对待自己的,便是一生一世;而不甚遇到了不相合的人,果断抽身离去,及时止损,但也不枉相爱一场。
爱过,便已经足够。
短暂的相遇,其实就是擦肩而过。
长久的爱情,一定是同频的两个人的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由身,因为有你,我愿意变得更好;因为有我,你愿意更加热爱生活、为生活去奋斗。永远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此,方是最浪漫的携手,与最动人的承诺。
7.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