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
- 完全修复(少数)=完全再生(同种细胞):完全恢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 不完全修复:包括不完全再生(同种细胞,部分恢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和纤维性修复(机化【肉芽组织】→瘢痕组织)
纤维性修复是不完全修复的必经之路。
再生
同种细胞的修复。
- 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
不稳定细胞(持续分裂细胞):再生能力强
举例:表皮细胞(脱发)、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上皮、淋巴造血细胞、间皮细胞。 -
稳定细胞(静止细胞):再生能力较强
举例:腺体、腺样器官(胰、肝、肾小管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 -
永久细胞(恒定细胞):无再生能力
举例: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神经元,注意和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区分开)
- 常考完全再生
- 骨组织:再生能力很强。但软骨组织再生能力弱。
- 肝细胞的三种坏死:
①点状坏死(单个肝细胞),见于急性普通性乙肝
②嗜酸性坏死(单个肝细胞的凋亡)
③较小范围的灶状坏死(液化性坏死) - 胃粘膜糜烂:急性糜烂性胃炎
糜烂是浅表组织缺损,可完全再生;
溃疡是深在组织缺损(肌层),不能完全再生。
- 烧伤(三度四分)
Ⅰ度烧伤:表皮,皮肤发红,完全再生
Ⅱ度烧伤:真皮,皮肤发泡
浅:乳头层,生发层残存,完全再生
深:网状层,不完全再生
Ⅲ度烧伤:皮下,不完全再生
一度红,二度泡,三度皮肤全坏掉
纤维性修复
机化(肉芽组织)→瘢痕组织;不完全再生的必经之路。
- 肉芽组织
- 外观: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细胞含量多),形似鲜嫩肉芽。
- 三大成分:
①新生毛细血管(单层内皮细胞构成)
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③炎(症)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出血管的单核细胞),分泌生长因子(PDGF),刺激前两成分增生。 - 肉芽组织和肉芽肿的区别
肉芽组织 | 肉芽肿 | |
---|---|---|
本质 | 组织损伤后的一种修复途径 | 慢性炎症的肉芽肿性炎的形态学改变 |
形态 | 形似鲜嫩肉芽 | 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
组成 | 新生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炎细胞(巨噬细胞) | 上皮样细胞(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朗汉斯巨细胞和异物巨细胞)、炎细胞(巨噬细胞) |
- 肉芽组织的作用
- 抗感染,保护创面。
- 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 机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 肉芽组织的结局
肉芽组织“三多一少”→ 瘢痕组织“三少一多”
新生毛细血管 | 成纤维细胞 | 炎症细胞 | 胶原纤维 |
---|---|---|---|
多 | 多 | 多 | 少 |
少 | 少(纤维细胞多) | 少 | 多 |
创伤愈合
- 类型
一期愈合
创伤情况: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创面处理后对合严密。
炎症反应轻微,伤口收缩的张力小,愈合时间短,瘢痕小、细线状。二期愈合
创伤情况: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有感染,创面无法整齐对合。
炎症反应明显,伤口收缩的张力大、明显收缩,愈合时间长,瘢痕大。
- 骨折愈合(2~3个月)
①血肿形成→②纤维性骨痂(软骨痂)→③骨性骨痂(硬骨痂)→④骨痂的改建与重塑
骨组织/骨髓血管破裂出血→数小时后血液凝固→2-3天后血肿机化→1-2周后肉芽组织老化,发生纤维化(胶原纤维,纤维性骨痂)【→肉芽组织和胶原纤维一起形成透明软骨(骨外膜区)】→骨母细胞→类骨组织→钙盐沉积形成编织骨(也可由透明软骨→编织骨【软骨化骨】)→破骨细胞吸收骨质,形成骨髓腔,成骨细胞产生新的骨质(改造)→板层骨
编织骨结构不够致密,硬度不够大,骨小梁排列紊乱,无法承重;
板层骨的骨皮质与髓腔正常,骨小梁排列正常
-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 维生素C在创伤愈合中最重要。
- 脯氨酸→羟化酶羟化→羟脯氨酸
赖氨酸→羟化酶羟化→羟赖氨酸
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共同形成前胶原分子→胶原蛋白(纤维)→促进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