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催婚到催生,中国大部分的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永远是形式上的。他们从自己的父母辈上承载的要求和希望都“传承”给了下一代。这就是中国孝文化的有趣之处。不婚?不孝。不生?不孝。可是当子女生了孩子,父母又得过去帮忙带孙子,甚至还有带曾孙的。然后父母累出一身毛后说是给带小孩闹的,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如果子女对父母帮忙带孩子没有异议,或者父母属于与时俱进的类型会“科学育孙”,那么大家肯定是和谐共处相安无事。但凡两辈人有观念冲突,那么总有一边受委屈,这时候就是充分考验IQEQ的时候了。
身边很多例子,可以说是十个里有七个,都是因带小孩引起家庭矛盾。轻则伤财,吃喝玩乐去弥补感情伤害。重就不好说了,老死不相往来这种都有。总之觉得新中国这么些年,生活层次进步了,但生活方式还停留在过去,让人不由得唏嘘。
不过再有矛盾也是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了。如果年纪大了不想结婚,或者结婚几年不想生的,那就得面临来自家庭社会的种种压力和歧视。家里人会觉得你不趁早生了让他们踏实,不懂事。用人单位会觉得你是个定时炸弹,不敢用。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并没有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而消减,只是隐晦在各种不为人知的条条框框里,就那么等着你踩雷。在这种情况下,谁都想早点生,让家庭放心,让单位舒心。
可是生完了一胎了,政策一转来了二胎。于是又开始重新上演催生的戏码。如果国家不限了,怎么办?
可是问题来了。生了就算完事了么?很多父母并没有想好怎么为人父母。思想不成熟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有了小孩,如果小孩幸运生在一个开明而富足的家庭,那么能够得到悉心的照顾和培养。可是有很大一部分不负责任的家长,觉得生了就是完成任务了,小孩的发展靠自己,能管了吃喝就够了。这样的小孩,长大能有梦想,能成栋梁么?或许,他们的父母根本就没打算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糊了自己就够了。也就是承了那个DNA,活了这一世。
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到底为什么结婚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