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跛足道人这首《好了歌》道出了权力地位、财富利益、美色欲望、后嗣延续这四个令世人执迷不悟的事情。
痴迷于这些事情,便不会有全局思考和整体鉴别的能力,也就无法做到“一双空灵眼睛”。
看穿这四类事情的本质,不沉迷于对这些的追求,便能对世间的一切事物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和领悟。
这首好了歌里用草没了、眼闭了、人去了、谁见了道出四类世人执迷事情最终结局的普遍情形,以此来直白点化那些执迷四事的世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然而四事忘不了。说起来会很简单,做到却会很艰难。
真能做到,在境界上就达到了佛学思想的五蕴皆空四谛皆悟。
神仙好,是因为神仙没有了“苦”。然而世人放不下功名金银姣妻儿孙这些欲念,徒然“集”来各种苦恼。明知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却也不能“灭”掉心中欲念。这样执迷不悟,又如何能看清本质的“道”呢。
苦集灭道,便是佛学思想的精髓,也被称作四圣谛。
世人会向往摆脱生老病死等各种各样的“苦”,但世人更会执迷于诸多欲望。
在实现欲望的路上,便会“集”来各种苦恼烦扰。
无法断掉这样的集,是因为不能“灭”掉心中的欲念。
欲念横生,自然不会具备真正的空灵智慧,无法达到看破事物本质的“道”之境界。
傅山先生也研究过佛学思想,自谓我是如来最小之弟,在这首《好了歌》里便把佛学思想的一些精髓智慧随手化用了来。
偏让跛足道人唱出,看似道家佛家矛盾不谐,实际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对一切事物本质的正确认知都属于真正的智慧领悟,这些智慧领悟本质上是不该有门派之别的。傅山先生本人就是一个不世奇人,他兼收并蓄了天下各家思想上的智慧领悟并将之融会贯通,并不会因为门派之别而拒绝接受他人的正确认知。
要注意一点,佛学思想是学术,而佛教宗教是迷信,二者并不相同。
佛学思想也是人们思考世界时产生的感悟,其中有很多可取之处,它与转世轮回无关,与求财添寿更加无关。
然而在世俗化传播的过程里,就变得越来越糟糕,弱化了思想和领悟,添加了世俗和荒诞。
比如周易产生了易传派、数理派、风水派等荒诞的流派,庄子、老子也有了无数种所谓权威版本的迥异解释,佛学也有了小乘佛法、大乘佛法等对立的流派。
这些现象在本质上都是很荒诞的。
佛学思想的传播情况可谓非常糟糕,由于最早期智者叙说的思想没能在其生前直接著成文字,众人便可以不停在这类思想里去精华而添糟粕,终于演变成了后世这种淡化思索领悟迎合世俗需求以斋戒焚香为主流的教派模式。
释道儒之类的思想体系,皆是如此,在传播时都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传说故事和迷信风俗,渐渐掩盖了原本思想智慧的光芒。
世俗,实在让人愤懑而无奈。
所以傅山先生在石头记里会借余信嘲讽世人大多愚信,刻画一些出家人的势利,贬尽宗教的世俗丑态。
宝玉原是神瑛侍者,本质上是不俗之人,书中借宝玉毁僧谤道,谴责了宗教世俗化导致智慧思想没落沦丧的糟糕现象。
当然这个世界上也会有看破四样事情达到神仙境界的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他们虽然不像那些世俗僧道干净体面斋戒修行,却拥有着思想上真正的智慧领悟和空灵境界。
佛学思想与道学思想,需要的从来不是和尚与道士这样的教派传承,而是对佛学思想和道学思想的正确阐释和思索领悟。
可叹如今大多世人,还在不停去寻找所谓得道大师,美其名曰想要知晓灾劫掌控命运,实质所图不过是世俗的福禄寿喜荣华富贵罢了。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如今,好了歌传世已有数百年,世人依然多是甘陷执迷。奈何,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