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闲来无事,便想记录一下之前读闲书的感想。好像只有记录下来,书中的那些人物的事迹,才能从我的脑海中移走;让我不去想象书中的人物世界与我所面临的现实之间的不同。哦,机智的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喜欢对比,喜欢不同事物之间比较。万物皆有联系,又相互分离,如此奇妙,又让人着迷。
在高中时期,在县新华书店读过路遥先生的中篇小说《人生》,那时年少,为书中主人公高加林与两位性格不同、家世背景不同女性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为书中三个人物的命运波澜感到惊奇。同时,对小说结尾中,高加林最后又回到黄土地的命运感到深深的迷惑,不懂高加林回到乡村可以去做什么?他又要怎样去面对以后的人生?心爱的巧珍已经嫁人了,似乎唯一的精神安慰也没有了,只有脚下的黄土地才能容纳高加林身上发生的一切。我对于这个结局十分的不理解,以为只是这部小说的上半部分,应该还有下半部分去描述高加林回到乡村后的命运变化。所以,怀着急切的心情想看到小说的下半部分。那段时间走进可以进去的书店,扫遍书店中文学那部分的书架,但是一直没有找到。
时光荏苒,在大学时期,学校的图书馆是一个宝藏,我又去寻找《人生》的下半部分。但是找到的仍然是之前看过的版本。后来,又去网上搜索,终于发现,之前看过的版本就是这部小说的全部。我不解,甚至有点恼怒,觉得作者在考验我们这些读者的想象力。回到乡村后的高加林会变得更好吗?过上想过的生活了吗?他失去理想了吗?我看不到,也不了解那片土地上的人们,但会觉得那并不是高加林想要的生活。那时对于这些问题,感到迷惑不解,找不到答案,就像对于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一样的迷惑不解。直到今年夏天,终于对这些问题有一个答案。
今年在图书馆的借书台偶然发现《人性的枷锁》,这本书虽然赫赫有名,但听名字就不太有想读的欲望,感觉像在输送人生道理,让你厌烦但又不得不承认的人生真相。但是看到作者是毛姆,想起《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又随手翻起几页,觉得似乎也不是无法忍耐。便借回去了。
书中主人公菲利普,自幼跛脚,父母双亡,少年在叔父家成长。少年的菲利普与别人异样的眼光(自己的跛脚)作斗争,忍受欺凌与嘲笑。初中毕业时,为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去德国海德堡学习,后又到巴黎学习绘画,觉得自己没有艺术天分,放弃学画又重新开始学医(他的爸爸生前是一位医生)。其中几经辗转,经受痛苦、彷徨与无助,尤其是经济上的困乏,但也是一直都在向前走。在爱情上,迷恋一个并不出众的女招待,可能容易得到的,总是不被珍惜,被这个女生多次伤害。终于,在一个平凡的一天,女招待来到他的诊所看病,而他出于人性的善良,给予资助;在那一刻,他发现对女招待的爱情逝去了。值得庆幸的是,在事业上主人公不停的转换专业,最终获得医生执医资格证。在获得医生执医资格证后,他本打算去不同的国家游历,靠着自己的医生技能可以在任何一个国家生存,领略这个世界的精彩之处。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兴奋,因为这也是我年少时的梦想,去环游世界,去看远方绚烂的云彩,好像看到菲利普已经完成了我未去做的事情。然而就在小说的最后几个章节,菲利普爱上了朋友的女儿,并向这个女孩求婚了。因为他发现自己是如此渴望一个温暖,幸福的家,那才是他想要的一切,所以毅然决定不再去寻找世界的神秘之处,安定下来。
《人性的枷锁》是英国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左右的故事,《人生》是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的故事。我在读两本书的时间间隔有七年。在某一刻,我看到菲利普的人生自由选择,想起了高加林,想起那些让我困惑的问题。当我读完整本《人性的枷锁》,我终于对年少时的问题有了一些答案。
高加林所处的时期是中国寻求改革的一个变化时期。高加林通过叔父的关系而进入县城当上记者,后经别人的揭发走后门,又回到乡村。他的命运在那个年代是无法自由选择的,他的命运部分是别人推着他走的,是那个时代让他走的,他并没有很大的自主性。当时代洪流来临的时候,我们都是一滴水,只能被裹挟前进。我们无法预测时代的变革,一如我们无法预见高加林后面的人生。而在菲利普的人生中,他的经历基本上是遵循自己内心选择的,他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沿着那个方向前进。所以无论他是选择环游世界,还是安定下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小家,我是都可以理解的,并相信他可以过上想过的人生。我想,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总是很精彩的。
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前进,未知的世界才是奇幻和美妙的。
欢迎关注,后续有更精彩的小说分享内容哦,值得你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