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读一本书,会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觉得自己的人生经历了这许多,为的就是能够读懂一本书。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令我感到此时相见最好,在我对人生意义感到虚无的时候,不早也不晚。
故事梗概
本书讲述了天生跛足的菲利普,在人生早期不断探索生命意义的故事。
孤儿
菲利普的父亲是位医生,本来有着不错的收入,但他花钱总是大手大脚,因败血症早逝后只给妻儿留下微薄的财产。菲利普的母亲年轻漂亮,曾是父亲的病人,没钱但却喜欢华丽的生活。不幸的是,她也因病早逝,离开了幼小的菲利普。在她临终前,她强撑着病体,勉强拍了一张照片,好让儿子永远记住她的模样。
失去双亲的菲利普只好由伯父抚养。伯父虽是乡村牧师,但并不慈爱,他只爱惜自己的身体,对菲利普相当吝啬,吃煮鸡蛋时,只肯将鸡蛋尖部施舍给还在发育的侄子。在这种环境下,菲利普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以对抗孤独。
“他不知不觉养成了世界上最令人快乐的习惯:阅读。他没有意识到他在阅读中找到了一个逃离生活种种痛苦的避难所;他也没有意识到他正在为自己创造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个世界使得日常的现实世界成了失望和痛苦的来源。”
职业探索
牧师
伯父送他去读公学,想让他当牧师。在学校,菲利普对校长尊崇不已,立下了服侍上帝的志愿。虽然他的跛脚令他在学校备受欺凌,他还是交到了朋友。可是,正如许多有着天生缺陷的人一样,身体的残疾往往带来的是心灵的敏感。童年的友谊难以长久。学校的生活令他失望了,学校所教的也都是死去的语言。他决定去德国留学。
德国留学
在德国,他遇到了海沃德等一批有识之士。海沃德喜欢冒险,他对菲利普说:“人应当把生活视作一场冒险,应当燃烧出宝石般的熊熊烈焰,应当敢冒风险,置身险境而后生。”在海沃德等人的影响下,菲利普破除了自己对宗教的信仰。在卑微的留学生活中,他也渐渐对生活产生了自己的看法。生活里总是充满了理想者的谎言,这些谎言不切实际,“痛苦总是被遗忘,幸福总是被放大”,自欺欺人。
会记事务所学徒
留学归来后,他成为了一家会计事务所的学徒,没有薪资还要交学费。繁杂无聊的事务一点也提不起菲利普的兴趣,他觉得自己有绘画的天赋,应该好好开发,便不顾伯父伯母的反对,前往巴黎学习艺术。
巴黎学艺
菲利普来到了一家巴黎的画室学习绘画。他听到了大量关于艺术的讨论,特别是对印象派画家的讨论。他结识了诸多有志于艺术但却生活贫困的人。画室女学员普赖斯小姐,既穷又丑,练习画画多年却没有得到肯定,很明显她并没有绘画的天赋,但她依然不肯放弃。众人都嘲笑她,只有菲利普同情她。普赖斯意识到了现实的残酷,但她拒绝承认自己的失败,最后走投无路的她选择了自缢身亡,艰苦卓绝的奋斗到头来全是一场空。立志于写作的米盖尔为现实所迫,不得不兼职做模特。诗人克朗肖满腹经纶,但生活中穷困潦倒。在见识过一些伟大的作品和颇具天分的艺术家后,菲利普渐渐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多少才华,至少他的绘画天赋并不足以养活自己。他决定返回英国。
伦敦学医
菲利普决定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只有行医,才可以实现他游历世界的愿望。他来到了伦敦学医,遇到了餐厅女招待米尔德丽德。米尔德丽德物质、虚荣、薄情寡义,她从未接受菲利普的追求,却总是在物质生活上利用他。这段感情使菲利普备受伤害。后来,菲利普因投资股票破产,交不起房租的他流落到了街头。
服装店店员
阿瑟尼是菲利普照顾过的病人,好心的阿瑟尼收留了菲利普,并帮他在自己工作的商店找了一份购物引导员的工作。后来,菲利普凭借绘画的才能,在店里做起了服装设计师。伯父死后,菲利普继承了一笔遗产,使得他可以继续学医。
行医
菲利普终于从医学院毕业了。行医中他加深了对贫穷的认识,也渐渐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决定与阿瑟尼的大女儿萨利结婚,接受庸常的幸福。
人性的枷锁
本书题为《人性的枷锁》,这些枷锁又有哪些呢?根据菲利普的人生经历,至少可以看出人性枷锁有天生的缺陷、天赋、信仰、执念、爱情、虚荣、婚姻、家庭和责任等。菲利普的成长过程,也是他一步步解脱这些枷锁的过程。
天生的缺陷
菲利普天生跛足,这使得他的人生一开始就很艰辛,小时候备受同学的欺凌,长大后跛足也成了众人嘲笑攻击的敏感点。经历过人生的波折后,他选择接受过往的经历,接受了自己的残疾。菲利普意识到正是因为自己的残疾,他才会自省,才会对美保持敏锐的感受力,才会对文学和艺术充满了热情,才会对生活的精彩纷呈充满兴趣。
信仰
谁年轻的时候没被一些大道理诓骗过呢?即使引导你的是你相当崇敬的人。当他遇到海沃德等一批思想活跃的青年后,他彻底放弃了对上帝的信仰。这时的他,开始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也使得未来的生活更加广阔。
爱情与情欲
书中的菲利普有几段情感经历。
威尔金森小姐是菲利普初试云雨的对象。她并不漂亮,事后连菲利普自己都觉得很恶心。
贫穷可怜的普赖斯小姐,因为只有菲利普同情他而爱上了他。这一次连菲利普也难以接受看起来又丑又傻的普赖斯。
诺拉是通俗小说作家, 离了婚,比菲利普年长。她给了菲利普女性的关怀,就如母爱一样。菲利普喜欢与她在一起,但当米尔德丽德出现后,菲利普立马就抛弃了她。当菲利普被人抛弃,他带着伤痕累累的心再找诺拉时,诺拉已经与别人结婚了。
米尔德丽德是真正激起菲利普情欲的女人,与她的相遇差点使菲利普荒废了学业。“爱情就像是附着在他心上的水蛭,吮吸他生命的血液来维持它那可恨的生命,它疯狂地吸取他的元气,让他对所有事情都丧失了兴趣。”她与菲利普的朋友格里菲斯私奔,但格里菲斯这位花花公子,后来抛弃了她。菲利普深受伤害。后来,米尔德丽德与一名水手结婚,在告知男方自己怀孕后,她就被抛弃了。原来对方早就成家了,怀孕的她成了拖累,立马就被抛弃了。出于同情,好心的菲利普凭自己微薄的财产收留了她,但他不再爱她了,甚至厌恶接触她的身体。但米尔德丽德并不感恩,在菲利普拒绝接受她后,她砸毁了菲利普的住处,带着女儿出走。后来,她沦为了妓女,患了性病。菲利普觉得自己仁至义尽,最终放下了这段感情。
阿瑟尼的大女儿萨利出落为性感的成熟女人。在啤酒花盛开的乡村,菲利普“感觉自己纯粹在用灵魂来享受这夜的香气、声音和泥土的芬芳”,此时的他与大自然的生命力融为一体。此时他与萨利的结合也是自然生命力的象征。这样的爱情是美好的,生活是完满的。
爱情总是会令单恋的那方卑躬屈膝,单纯的性饥渴带来悔恨与愧疚,缘分总是难以捉摸。作者是不是认为自然、充满生命力的结合才是幸福的所在?
天赋与执念
我们往往觉得自己在某方面具有独特的天赋,所以也总是认为自己在某方面一定能够有所成就。菲利普也是因为身边的人说他有绘画的天赋,才觉得自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画家。“我知道我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我能感觉到这种力量就在我的身体里。”但他到了法国巴黎后,当同龄人的作品入选了画展,当见到了穷困女学员自缢身亡,诗人克朗肖的穷困潦倒,以及海沃德的一事无成、韶华虚度,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天才,自身的天赋不足以成为职业画家,仅仅凭借艰苦奋斗的执念,自己最终很有可能在穷困潦倒与默默无闻中了此一生。指导画室学员的画家对他说:“等到为时已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平庸,那就太残酷了,还容易变成暴脾气。”接受了自己的平凡,他选择了更切实际的行医之路。摆脱那些非做不可的事情,摆脱那些自以为可行、实则难以谋生的执念,人生的道路才能变得坚实牢靠。
家庭、婚姻与责任
菲利普觉得自己对米尔德丽德有责任,所以一次次总是难以拒绝帮助她。因为要借行医游历天下,所以他一开始就害怕与萨利结婚,但如果萨利怀孕了,自己就有义务娶她。道义也是枷锁,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被灌输的道德所束缚,备受良心谴责的煎熬,但灵魂需求的呐喊却被忽视了。
很有意思的是,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以高更为原型,塑造了斯特里克兰格这样一位只醉心艺术、蔑视一切道德的艺术家形象。能贯彻执念的,也只有少数人。斯特里克兰格是成功的吗?他在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患了麻风病,遗体与绘有巨作的房子被付之一炬。他只追求艺术,蔑视成功。这样的执念,又有几人能做到呢?梵高为了绘画,几乎众叛亲离,饱受躁郁摧折的他,终于画出了“抚慰人心的伟大作品”。这样的痛苦,有几个人愿意承受呢?
人生的意义
对人生意义的探寻贯穿全书。失去信仰的菲利普曾与克朗肖讨论人生的意义,克朗肖说:“生活是用来过的,不是为了被书写的。”克朗肖送给了菲利普一块地毯,说答案就在这块地毯里,但他又说,答案只要不是自己寻得的,就没有意义。
人生的徒劳
菲利普一开始认识到了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是徒劳的。“生活就像一团解不开的乱麻,芸芸众生四处奔波,被自己也不知晓的力量驱赶着,已经忘记了奔波的意义,仿佛只是为了奔波而奔波着。”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认识到人生本来就毫无意义,才是直面生活、寻得人生意义的开始。“对于世界千千万万的人来说,生活就是无休无止的奔波劳碌,既不美好,也不丑陋,只需要默默接受,就像接受四季变换。……虽然他感到愤怒,但这种愤怒中包含着喜悦,因为生活既然没有意义,它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他莫名地有了直面人生的力量。”
鄙视理想主义
菲利普穷困潦倒过,在人生的低谷,他见识到了生活丑陋的真相,所以他鄙视理想主义。
“菲利普有些鄙视理想主义。他一向对生活充满热情,而他见过的所谓理想主义,大抵都是对生活的逃避。理想主义者无法忍受被人群推来搡去,所以总是退缩到一边;他没有勇气去奋斗,就说奋斗是低俗的;他自视甚高,周围人不肯同样高看他,他就反过来鄙视他们以自我安慰。”
在意识到理想主义者的懦弱之后,他更渴望真实。
“他渴望面对生活的本来面目,肮脏、丑恶、残疾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他想看到人的灵魂最赤裸的样子。每次有什么卑鄙、残忍、自私、淫邪的事情发生,他就会心满意足地搓着双手,觉得这才是真正地生活。生活并无美丑,唯有真实,追求美是多愁善感的表现。”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很多人是惧怕真实的,总是希冀以消费来麻醉自己。
菲利普也意识到人生不一定要光彩夺目才算是有意义。
“一个人不需要把自己的生活交给偶然,因为人的意志是强大的;他似乎领悟到,一个人不一定要臣服于激情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热烈与活力,自我克制的人生同样也可以;他似乎领悟到,一个人不一定要开疆拓土、寻幽探秘,因为内向的生活也一样精彩纷呈,跌宕起伏。”
“人生图案”理论
菲利普后来悟出了克朗肖所赠地毯的寓意,他认为人生所经历的一切都不过是素材,他遭受的不幸不过是一块精美的装饰,而他的整个人生只不过是为了拼出一幅完整的图案。
“织工在地毯上编织出精美繁复的图案,并没有别的目的,只是为了给自己审美的愉悦。一个人也可以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编织符合自己审美的图案;如果认为人生不由得自己掌控,也可以认为是生活本身呈现出了这样的图案。编织人生的图案这件事并非必要,也没有意义,纯粹是编织者为了自娱自乐。也许他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通过自己所有的行为、感受和思想,编织出或规律、或繁复、或斑斓、或美丽的花纹;也许自由选择的权利不过是一个幻觉,也许一切都只是一个亦真亦幻、荒诞不经的障眼法,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的图案看上去是什么,对他来说就是什么。生命的河流从无有之泉涌出,又永不止息地流向无有之海。一个人只要意识到人生无意义,一切都无足轻重,就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各式各样的纬线,把它织入人生漫长的经线,最终编织成自己的人生图案。有一种图案最常见也是最完美、最美好的,它描绘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从结婚生子到艰难谋生,最后离开人世的画面。但有些图案却错综复杂又精美绝伦,没有对幸福的寻觅,也没有对成功的追逐,但如果你仔细欣赏,也许能发现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有一些人,如海沃德,人生的图案尚未成型,便被盲目而漠然的命运斩断,好在人生并没有意义,即便戛然而止也毫不重要;另一些人,如克朗肖,他们的人生图案常人难以理解,需要转变视角和旧有标准,才能理解其存在本身就是其存在的理由。菲利普认为,抛开了对幸福的追求,他就抛弃了自己最后的幻想,如果用幸福与否的标准来衡量,他的一生未免千疮百孔;可现在他意识到,也许可以用幸福之外的标准来衡量,这样他心里突然充满了力量。幸福和痛苦一样,都不重要。二者正如生活中其他所有细节,都只是为了让他的人生图案更加丰富。他仿佛瞬间凌驾于自己的命运之上,他的人生境遇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影响他了。现在发生的一切都只是素材,是为了增加他人生图案的复杂性,走到生命尽头的那一刻,他就可以为完成了这幅作品而欢喜。这将是一件艺术品,它的美丽不会因为这世上只有他一个人知晓他的存在而减损半分。而在他撒手人寰的那一刻,这件作品也将随他一起灰飞烟灭。”
以这样的理论,不论你做什么,只要专注于当下,尽力活好现在就可以了,每天你所做的只不过是为人生这块拼图增添装饰。简单平凡的生活、波澜壮阔的生活,都自有其图景。人生就是一件艺术品,在你生命的终点才能将它完成,但完成时也是它消失的时刻。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庸常的幸福
在小说的结尾,菲利普选择了与萨利结婚,他选择了灵魂所渴望的幸福。
经过不断地反思,他接受了自己的过去,接受了自己的残疾。他意识到“所谓正常,恰恰是世间最罕有的东西。每个人或多或少有些缺陷,也许是身体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有的人像他一样,身体上天生残疾,有的心肺有毛病;有的人则是精神上有缺陷,比如意志薄弱、嗜酒如命。
他选择了遵从自己内心的渴望,不活在未来计划的生活里,而是选择活在当下,接受平凡。那些最简单的人生图案,何尝不是美丽的呢?“一个人呱呱坠地,自食其力,娶妻生子直至撒手人寰,这样一个最简单的图案也是同样是最完美的。”他改变了对平庸和成功的看法,“委身于庸常的幸福似乎就等于接受了自己的失败,可这样的失败却胜过千千万万种成功。”
这样的价值观更符合普通大众,特别适用于如今充满焦虑的劳苦者。每个人总是在追求成功,那些耀眼的成功人士吸引着万千追随者的目光。可是这样的成功是谁定义的呢?一旦你改变了对成功的定义,那任何形式的人生都有可能是成功的。
本书特色
写作动机
当时的毛姆已经成为颇有名气的戏剧作家,但他还是放弃了诸多剧院经理的约稿,坚持要完成此书。在书的开头他是这样说的:“我忽略了内心深处的一股力量,这股力量使我献身戏剧的决心变得徒劳。……我又开始被过往生活中种种回忆纠缠。它们来势汹汹,步步紧逼,在我睡觉、走路、彩排、聚会时袭来,成了压在我心头一个无比沉重的负担,以至于我认定唯一的解脱办法就是将它们全部都写下来。”作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作家,就在于他们拥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而这种表达只能以文字的形式输出。如木心先生所说,“写作是为了救自己”。
自传性
本书不是自传,是自传体小说,但也带有毛姆自身的影子。与书中的主人公菲利普一样,毛姆也是幼年失去了双亲。他天生的缺陷就是个头矮,所以敏感孤僻。而且毛姆也曾留学德国,后来也做过医生。为毛姆做传的特德·摩根曾这样描述毛姆:“一个孤僻的孩子,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小说家,一个放荡不羁的巴黎浪子,一个成功的伦敦西区戏剧家,一个英国社会名流,一个一战时在弗兰德斯前线的救护车驾驶员,一个潜入俄国工作的英国间谋,一个同性恋者,一个跟别人的妻子私通的丈夫,一个当代名人沙龙的殷勤主人,一个二战时的宣传家,一个自狄更斯以来拥有最多读者的小说家,一个靠细胞组织疗法保持活力的传奇人物,和一个企图不让女儿继承财产而收养他的情人秘书的固执老头子。”
众生相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毛姆对众生相的描绘。在菲利普看戏时,他这样评价戏剧:“对他来说,戏剧就是真实的生活。这种生活很古怪、阴暗,充满痛苦,男男女女向冷眼旁观的观众展示内心的邪恶,漂亮的脸蛋下隐藏着堕落腐朽的灵魂,有德之人用道德的面具来隐藏自己的罪恶,外强中干之人惶惶不可终日,诚实之人腐败,贞洁之人淫荡。坐在剧场就像置身彻夜狂欢后的房间,早晨没有开窗换气,空气浑浊不堪,混合着喝剩的啤酒的酸臭味、刺鼻的烟味和煤气灯燃烧的气味。台下没有笑声,最多也只是对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插科打诨的傻瓜暗自发笑。角色们个个言语恶毒,那些话仿佛是被耻辱和痛苦硬生生从心里逼出来的。”
后来,菲利普在医院实习,他所接触到的社会是这样的:“这里的一切都微不足道,这里的一切简单又复杂,这里有喜悦也有绝望;有母亲对孩子的舐犊之情,也与男人对女人的不离不弃;肉欲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这里,既惩罚有罪之人,也惩罚无辜之人,既惩罚无助的妻子,也惩罚痛苦的孩子;酒瘾纠缠着男男女女,逼他们偿还那必然的代价;死亡在这些屋子里叹息,生命的萌芽像疾病一样在这里确诊,让有些一贫如洗的姑娘充满恐惧和羞耻。”
我想这些都是毛姆对自己行医时所见所闻的真实写照。
贫穷
在菲利普因为投资失误而破产的时候,他特别希望自己的伯父能够早点咽气,好让自己早日继承财产。或许会令人觉得可怕,但这不是人性的可怕,而是贫穷所激发的人性的可怕。作者写道:“缺钱会让一个人变得小气、刻薄、贪婪,会扭曲一个人的性格,让他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变得庸俗。”作者还写道:“贫穷会让一个人变得多么刻薄,它会让你遭受无尽的羞辱,它会斩断你的翅膀,它会像癌症一样吞噬你的灵魂。”只有经历过赤贫,才会有如此深切的体会。“他知道找工作时的那种绝望,也知道比挨饿更难以忍受的凄凉。”在菲利普成为实习医生后,他对穷人有了更深的理解。“菲利普觉得那些花时间帮助穷人的人一开始就错了,因为他们想改变的是他们自己觉得受不了的事情,殊不知穷人早就已经习惯了,一点也不会觉得困扰。”
如果你处在人生的迷茫期,《人性的枷锁》或许能够给你带来一些人生意义的启发,但正如书中所言,答案只有是自己找到的,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