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影片的名字叫《神秘巨星》讲述的一14岁的印度少女尹希娅(塞伊拉·沃西饰)热爱唱歌,因父亲阻挠,她只能蒙面拍摄并上传自弹自唱原创歌曲的视频,孰料凭借天籁歌喉在网上一炮而红,备受争议的音乐人夏克提·库马尔(阿米尔·汗饰)也向她抛出橄榄枝,尹希娅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的过程中,我很喜欢影片的节奏,不快不慢,我觉得刚刚好的。我也很喜欢影片的细腻和简单,就几个主要演员,几个故事情节,容易记住人名,同时也感人至深。
今天,我想花点时间,用萨提亚的视角来记录一下我看到的,之所以想去做这样的工作,是在看这个影片的时候,我聚焦在家庭关系,情感上有很多的流动和思考,做梳理对我来说是一个整合的过程,让自己更加的清晰。
原生家庭在如何塑造人
主角尹希娅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脾气有些暴躁,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力较差,一不小心情绪就失控就容易发生家暴,会动手打妻子。他也会有很多的掌控,认为自己在这个家里是有位置的,他在赚钱养家,家里人应该都得听他的,他说了算。因而对于违背他的,对于稍不顺从,他便会发脾气。
尹希娅的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在影片开始母亲与孩子的互动中,更多地表现的是她的关爱-她会尽己所能地让孩子自由,快乐;她也很有趣-和孩子一起看音乐节目,同时关注音乐人,音乐界的动向,那个时候她像个孩子,还和孩子一起打赌,玩成一团;在与丈夫的互动中,她体现更多的是忍耐、对孩子的保护。她会在丈夫对她动手的时候,让姐姐把弟弟带到房间里面。她会在料到丈夫可能动手的时候,浑身发抖,却并不过多解释和反抗。她是智慧和善良的,她会跟孩子说:爸爸只是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差。她也会跟孩子说:爸爸今天不回来,你可以开心地玩得晚一些。她还会对孩子说:你就是将来的巨星。当女儿指责她懦弱,不敢离开,不跟丈夫离婚的时候,她会说:我离开了,弟弟怎么办,她会成为像爸爸一样的人。
在这样的家庭里面,尹希娅有下面的性格特征:
1、勇敢:她说她不想再看妈妈挨打,不想成为那个样子的,于是她勇敢地追逐,去做一些改变。这和妈妈是很相反的,因为她见证了妈妈的苦,她发誓做个不同的。她的勇敢表现在很多的地方,比如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跟音乐制作人提要求;第一次坐飞机,让别人让出属于自己的位置。或许在这个部分,父亲对女性的不在意也是对她有影响的,她决定重视自己,尊重自己,以和父亲不一样的态度对待自己。
2、乐观和自信:我认为这个母亲对她的影响比较深,首先母亲尊重她的兴趣,鼓励她的梦想,陪伴她一起去享受自己的爱好,这些让她在音乐上面有更多的自信和兴趣。同时,我认为对于音乐的坚持和喜欢,一方面是因为她擅长,另一方面和父亲的反对也有关。或许她很早就决定让自己成功,让父亲刮目相看。
3、目标感强:她上传视频,害怕爸爸知道,她期待全世界的人听到她的声音。后来在妈妈的提议下,穿着袍子唱歌也很快乐,她清楚重点是让更多的人听到她的声音。这一点像极了她的妈妈,妈妈知道她要的是保护孩子不受伤,少受伤,因而她忍耐,显得懦弱。在丈夫打自己的时候,她也不叫,她或许认为叫会让孩子难过,也会激怒丈夫,打得更狠,所以她忍耐。她清晰自己忍受这个,得到了什么。
4、力量很强。刚才想这个家庭父亲身上发脾气,家暴是有力量的,母亲的忍耐也是有力量的。而这两者在主角身上都有呈现,她在面对父亲打母亲时无力,她会在身体发抖时忍耐着。她在有些失望和不开心的时候,跑天天台,把东西摔得稀烂,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她会在父亲说把电脑砸了的时候,把非常心爱的电脑砸了,以此来渲泄自己,表达自己。
在这样的家庭里面,尹希娅的弟弟是个温暖,有爱的孩子。我个人觉得他受妈妈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他让我印象深刻的画面有两个。一是爸爸打妈妈的时候,姐姐和他回到房间,气得发抖,他趴开门看了一眼,然后再看到姐姐,给了姐姐一个拥抱,姐弟俩抱在一起;另一个是姐姐心爱的电脑被砸烂了,他偷拿姐姐的手工材料,在天台用胶带,想给姐姐修好,姐姐斥责他随便拿他东西的时候,他也不解释。
萨提亚的治疗信念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
影片中主角父母的关系很恶劣,父亲有家暴的行为,这可以称为不健康的人际关系,这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的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父亲认为自己是整个家庭的支柱,经济的主要来源,他就应该高高在上,被尊重,被服从。而母亲在某种程度上也认同了这样的看法,她认为一旦离开了丈夫,生活会成问题,孩子的教育会成问题。
影片中主角与母亲的关系有愉悦的时候,当母亲可以理解到孩子的梦想,尊重孩子的私隐、爱好、权力的时候,彼此都很悦纳,这是一份健康平等的关系。这段关系也有失衡的时候,比如说:当女儿拿着离婚协议给妈妈的时候,妈妈说‘没有人问我是否要结婚,也没有人问我是否要离婚。’在那个时候,女儿跑到了妈妈保护者的位置,试图为妈妈做出她认为更好的选择,而妈妈觉得自己是不被尊重的。
改变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也是有可能的。
这一点在妈妈身上表现的很明显,她从最开始对家暴的忍耐,对丈夫的顺从,到后来的反抗,离开非常充分的体现了这个部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女儿追求梦想的力量,还有她对女儿的爱都在影响着她。最为重要的是她和自己力量的部分相联结了。
希望是改变的重要成分。
这一点在主角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想要参加歌唱比赛,她就会在生活中和妈妈打赌,为自己赢得自己想要的礼物的机会;她想要帮妈妈找律师离婚,她就逃课,翻院墙,对抗自己的恐惧,独自坐飞机去孟买,录歌。
迈向完整的目标之一即是接受父母也是人,并在人性的层次而非角色的层次上与他们相遇。
影片最打动最后主角跟大家介绍自己的母亲的时候,在那一刻,我觉得她理解了自己的母亲,也真正在人性的层次与母亲相遇。结合这个画面,让我想起之前她拿着离婚协议给母亲时与母亲冲突的画面,让母亲与父亲离婚,更多来自于一个孩子对与母亲这个角色的期待。
问题并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个人受问题冲击的大小,在于此人看待这个问题的认真程度。
在主角想唱歌,上传音频资料到网上,又担心父亲发现的时候表现得特别的明显。还有就是主角为了母亲可以请律师离婚,第一次去录音棚录歌的片断,都让我想到这个信念。
也让我学习到,当我们真正重视问题,接纳它的存在,同时为自己负责任的时候,我们是有能力解决好这个问题的。
人们的应对通常是在其痛苦的经验中求生存的方式,而且这一点应该被承认。
这个部分我在主角母亲对于家暴这件事情的反应中思考的,她说的那句“离婚也没有人问我”让我印象特别的深刻。我想她忍耐,她选择留在这个婚姻里面,她尽己所能地在为这个家创造快乐和自由,这些她是希望被看见和承认的。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拯救别人去到我们想要的位置,而需要承认,承认她求生存的方式曾经是适合她的。
其实,还有很多的细节都在透露着治疗信念在生活中的体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我在如何遇见一个人
另外,对于人,如何看人,什么在影响着我们去看这个人,在这个影片中我了很多的思考。影片中借由主角的眼睛让我们看到“我们眼里的别人并不是这个人的全部”。
当主角掺合在父母的关系中,想要拯救母亲,想要为父母的关系做一个公平与否的法官的时候,她会看到母亲的懦弱、胆小、无力、天真。而当她从姑奶奶那里知道了父亲和很多的家人得知母亲怀孕的时候,是个女儿,想要打掉她,母亲是如何保护她的时候,她会感受到很多来自母亲的爱,会接触到母亲的勇敢、坚韧、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我们看到,我们可以如何看一个人呢?我们需要看到我们在什么位置在看这个人,是否被自己对于他的期待所控制,只看到他的某些面而已。我们也可以多一些好奇,而这份好奇通常需要建立在我们接纳的基础上,也需要我们相信:人是非常丰富的,立体的,多面的。同时,也需要我们相信:人性是本善的。带着发掘宝藏的眼睛去看待身边的人,放下自己的自大和自以为是。
还有就是主角开始对于音乐制作人的评价觉得他不是一个好人,后面经由接触觉得他是一个很棒的人。而她前面对于音乐制作人的评价来自于媒体的渲染,也来自于她对于‘离婚’‘离婚的人’的一些解读。后面,在接触的过程中,她开始更多地用自己的心去感受这个人,在人的层面去遇见他,同时也遇见了爱与温暖。
在这个里面我在思考:平日里我看一个人,给他贴上一些标签,我的线索是什么?这个线索和我过去的经验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样的话,可以看到过去在如何影响着现在。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
感谢这部影片的制作者和幕后的所有人员,是他们的付出,让我有机会与这部影片相遇!
感谢身边伙伴们,朋友圈里的伙伴们的分享和推荐,因为你们,我才会关注到这部影片,在适时地时候为自己做了这样的选择,同时享受这个选择给我带来的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