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生存记—拖字诀

   小丁是我们一个处的同事,这个人给外人的印象就是“老黄牛”般的存在,勤勤恳恳的,啥时候看着都是在忙乎,具体忙什么就不知道了。

       小黄是我们处的另一个同事,女同志,平时要带娃,要管家,不过干活麻利,看着天天的迟到早退、有时候上班还开个小差打两把游戏的,手头上的活从来没有耽误过。

        这两个人,如果远观,大家肯定评价小丁是个好同志。可是让一个部门里的同事来说,对小丁虽是不满,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因为他确实是在工作。

       这种人设只要不影响别人,一般也不会有人非议。可是随着工作量的加大,慢慢的大家发现周边的人都在受着他的拖累,因为他这个环节的工作赶不上来,大家的工作效率或者质量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时不时还会在领导那里捅个篓子。部门主管为了少挨领导的批,也为了部门的工作能赶上去,长长是把交给小丁的工作在必须完成的最后时限到来前又分解到了小A、小B等一众人,有时候还得部门的人一起加班加点的干。

       慢慢的,小丁手上的工作越来越少,分工没变,可是都变成了他牵头、一众小号任务负责了。小丁也对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很是满意,反正最后自己啥都没干,出了问题、捅了娄子与几何干呢?工作少了、工资不少,何乐不为?

       你可以归结小丁是因为性子慢,但我看来就是不作为,就是习惯于“拖”,拖着拖着他手上的活就成了别人的了,这样的人就是木桶效应里的那块短板,自己不觉得,可是整个部门都在受着影响。短期看,是自己工作轻松了点,可是长远看呢?什么时候能够成长呢?如果混日子,就且混着,如果还想有点作为,这种“拖”的作法是万万不可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