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2信息:
姓名:卢震豪
职称:曲阜师范大学微爱公益社团社长
采访时间:2022年1月14日晚上八点
采访地点:泗水县微公益协会二楼新媒体教室
采访者2访谈记录:
Q1:在座谈会上我们了解到贵协会发展的艰难以及取得的成果之丰厚,我们想请问您认为协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卢:内部建设的主要就是规范化和专业化。我们分会在大学的发展确实也是比较艰难。我们的工作其实很早就开始进行了,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学校的认可。我们是在上个学期才成立了社团(2021年),举行了一些院级和校级活动,也进行了一个纳新活动。但总体上来说我们社团的这个组织形式还是比较稚嫩,需要加强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让每个人的分工更加具体。我希望能突出我们分会每个部门,每个人的专长,帮助我们微公益协会进行诸如财务管理,档案整理的工作。对外联系方面的话就是我们希望能做我们自己的项目,协会是我们的初心,是我们的归属,但是我们不想去做协会的附属。我们社团成立以来呢一直是作为协会的一个帮手,我们只是去辅助他们,协助他们,这样说实话对孩子们的帮助也十分有限。在这几天的相处中你们也应该能够感觉出来,比起你们,我们更像是协会的自己人一样。自从我换届上来以后呢就一直想要做一个我们自己的项目,我也一直在探索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因为我们学校是在曲阜嘛,我也联系了一些曲阜本地的公益组织。比如协会主要是对孩子展开帮扶,对老人的关爱就偏少一些,我们社团就正在探索一个关爱老人的项目。
Q2:请问您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有遇到什么触动内心的事情吗,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卢:触动内心的事情还是有很多的,我想要说的呢就是最近心里总是有一种无力感,对没错,就是无力感。像你们明天的话会去下乡给孩子们发送新年物资,可能会感到很新鲜,会很期待。我呢是19年过来的,到现在22年,也下乡很多次,但现在的话就有一种不想下去的感觉了。不是说怕累,就是下乡看到孩子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变化,感觉自己没有给他们很多的帮助,心里就有一种无力感。特别是特别是今年你去了孩子家里,然后明年一次偶然机会你又去到孩子家里了,然后下一年之后你又去到孩子家里了,结果发现好像孩子的生活状况没有十分明显改变,就好像我做的一些事情并没有太大意义一样,心里面会有一种落差。我也尝试着去开导自己,能帮一点是一点。怎么说呢,黎明到来之前总得有人稍微照亮一下黑夜,我不能说是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黎明,但是我想做那个稍微照亮黑夜的人。
Q3:我相信您的工作和努力一定会照亮孩子们生活中的黑暗。那么作为微爱公益协会曲师大分会会长,请问您对大学生集体对关注教育方面有什么建议吗?
卢:我觉得大学生群体应该思考如何帮助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这几年我通过协会参加协会的各种活动,有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我们乡村困境儿童的教育状况和对我们城市里的这些孩子的教育状况是有很大差距的,他们的学习环境需要改变。但是我们大学生群体很难做到这一点。就拿短期支教来说吧,我们支教的同学去村里待上个一两周的时间,可能在我们在的这段时间,孩子们会好好学习,也很讲卫生,有礼貌,但是我们走之后呢?再过一年回去看看,会发现他们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孩子们所处的环境没有改变,他们的行为也很难做出改变。我举个例子,就是我们协会资助的第一个孩子。当时是把她送到了我们县里面最好的一家幼儿园里,把她从她家的那个环境里面接出来了,一直资助她上小学。她家的环境和学校的环境就像是分化的两极。前段时间我去看她的时候家长就给我反映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孩子在学校里面是很开心的,但是回到家里之后就像有点难过似的,郁郁寡欢的。这其实就是她家里缺少那种环境,那种氛围。所以我想给我们大学生的建议就是希望能尽力改变孩子们的生活环境。这比较困难,需要资金,需要长时间的投入,但是我希望我们尽力去做。
Q4:响应国家号召,要做好文化自信在儿童阶段的培养,请问您认为对于山区贫困儿童,大学生需要加强文化自信方面的教育吗?该如何加强呢?
文化自信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方面,肯定是需要加强的。但文化自信也是一个很大的方面,需要一个长期的精神灌输,做起来也比较困难。我想的就是见微知著,我们不会说是做一个很大的文化自信的项目,我们想通过一个个小的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起到一个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的作用。比如我们参与的带你看世界活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带孩子们去参观一些名胜古迹和大好河山,渐渐地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再比如我们开展的一些兴趣课程,诸如折纸、剪窗花之类,还有一些经典诵读活动,也是想一点一点的去培养文化自信。所以说就是我们不会专门地去做一个文化自信的大项目,我们只要做好一个个小的活动,那这个文化自信的培养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