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楚辞·远游(六)


昨天我们聊到,诗人通过“徙倚遥思”“怊惝怳而乖怀”等动作与心理描写,展现了其在流放途中徘徊无依、思绪纷乱的状态。而“荒忽流荡”更强化了精神世界的漂泊感,暗示诗人坚守高洁品性却遭世俗排斥的困境。

最后,“心愁凄而增悲”句将个人哀愁升华为普遍性的人生悲悯,与《离骚》中“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形成精神呼应,体现诗人“发愤以抒情”的创作特质。

“神儵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意为神灵倏忽远去不复返,留下枯槁形体独自存留。此句描绘了诗人精神与肉体分离的深刻意象。

“神儵忽而不反兮”:意为灵魂倏忽飘散无法回归。“神儵忽”指神灵倏忽往来(儵忽即倏忽,形容灵魂离去的迅疾);“不反”不返回,"反"通"返",强调不可逆转的分离状态。

“形枯槁而独留”:形容只剩下干枯的躯体独自存在。“形枯槁”指肉体枯槁憔悴;“独留”二字更凸显孤独感,与后文“澹无为而自得”的虚静境界形成强烈对比。

此句通过“神离形存”的意象,表现诗人精神与肉体分离的苦闷,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求索与现实的困顿。

前而文“心愁悽而增悲”的铺垫,则暗示这种分离源于对现实世界的绝望。枯槁的形体象征着被压抑的生命力,而飘散的灵魂则是对超脱的渴望。

诗人采用的这种“神-形”对举的楚辞典型手法,以具象的躯体枯槁反衬灵魂的飘忽,强化了悲剧张力。

后文"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表明,诗人试图通过内省寻求精神出路,形成"形神相离-自我救赎"的辩证结构。

“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意为内心自省而端正操守,追求正气的来源。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修养和道德追求的重视。

“内惟省以端操兮:意为我时刻反省内心以保持端正的操守。“内惟省”指内心自我反省,表明诗人时刻进行内心省察;“端操”强调以端正的操守自律。

这种内省精神展现了他对人格修养的极致追求,体现儒家“吾日三省吾身”的哲学思想。

“求正气之所由”:意为探求正气的来源,强调对道德本源和真理的追求。“正气”既指天地间的浩然之气,也象征高尚的道德准则。

诗人以探求正气根源的姿态,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执着向往,这种追求超越个人得失,具有形而上的哲学高度。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想:通过内省来规范行为操守,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以“正气”象征高洁的道德境界,表达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纵观《远游》全诗,屈原通过描绘游仙的意象,实际抒发的是对现实污浊的不满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此句正是他坚守内心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宣言。

这句诗深刻展现了诗人坚持道德理想、追求精神正气的崇高境界,是其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我们学习了文章的第一段,该段是总起,交代了远游的原因,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揭示诗人因现实迫害萌生远游仙界的动机。...
    碧彧阅读 3,655评论 4 54
  • 《远游》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骚体游仙诗。这是一篇神游天地的作品,全文以奇幻想象展现诗人对自由永生的追求,通...
    碧彧阅读 3,627评论 4 53
  • 昨天我们聊到,诗人身处政治黑暗、小人当道的环境,其坚守高洁的品格却无人理解,这让诗人陷入了一种孤独绝望的状态,他孤...
    碧彧阅读 3,290评论 2 47
  • 之前我们用了几个章节学习了文章的第三段,此段抒发了诗人面对天地苍茫时的孤独与迷茫,通过自然意象如山峦、回风、大波等...
    碧彧阅读 2,929评论 4 55
  • 远游 先秦:屈原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
    To者也阅读 1,51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