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往来

                      亲 情 往 来

                          董南生

    我是一九六三年正月结婚的。婚后逢年过节,各方亲友家的喜庆宴会都要参加。

    我妻子的娘家,是现在的攸县桃水镇清江桥村石坡上组。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衡东县和攸县,在农业生产、农林牧副渔集体经济发展对比,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在交谈中向亲人们请教学习各种科技知识。特别是伯父很看重我,将自己的所有知识都传给我。其中,医理:采挖配制中草药,治病药方书籍。地理风水学书籍。人生命理八字预测学书籍都传授给我。

    当时我们国家号召人们要破除封建迷信思想。这些书籍被视为迷信物品,要查收销毁火化。 我就将这些书藏在屋檐下的破缝里被漏水浸透而腐烂了。我真的很心疼,也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当时我也是一心一意要以搞好集体农业生产为主。没时间去看那些无价之宝的书籍,也就所学无几。而后只好在仅剩存的书籍中学习,有所收获实用。

    妻子的大哥是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员号称农民师父。常年被县政府派往偏远落后的地区作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员。

    妻子的姐夫是攸县鸭塘铺宝塘大队的支部书记。那里的垅田平坦、宽阔,水利设施完善,旱涝保收。

    垅中间有一百亩大坵。在水稻抽穗杨花期发出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我每年都要从他们那里引进优良的水稻种子,还从他们那里引进鱼苗。确实提高了粮食产量,也证实了作田全靠勤换种的俗话是对的。

    因此,我们生产队走进全人民公社先进生产队行列。我也成为了共产党员。 

 

    但是,我的家庭没有她们家富裕,每逢喜事都要送礼节之类的,我都是尽自己的能力而为,送的礼金少些,但是我为她们建房用工方面还是下苦力和实力些,这也得到她们家的人的认可与同情,相应也就都很看重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