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蜜妈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喜哥贩牛。
寒冬如期而至。
话说喜哥,天生一付与冬对抗的热心肠。为让朋友们抵御严寒,喝上暖心暖胃的养生汤,不顾岁末盘点工作的千头万绪,忙里偷闲,张罗着贩牛。
牛从哪儿来?当然是行业精准扶贫基地!高山地区,空气鲜美,泉水清冽,草肥牛壮,绿色,原味,无污染!
图片来自甘孜州雅江县红龙乡错柯二村扶贫一线
这一举两得、行善积德的好事,让天天坚持大运动量的喜哥,更是热血贲张、热情高涨。和本系统奋战在第一线的扶贫战友,多次对接,联系妥牛源后,第一要务,便是找出口。
为此,喜哥使出浑身解数,把朋友圈细细搜罗一遍,优选排序,一个一个联系。朋友很是惊奇,不知喜哥何时改行,进入贩牛圈。喜哥不厌其烦,唾沫飞溅,在电话这端,一遍又一遍,陈情来龙去脉。讲得自己都以为,已成新时代的祥林嫂!
点对点联系,效率太低,速度太慢。喜哥豁出脸面,不避利用职务之便的嫌,给下属单位的小伙伴打电话,进行团购批量分销。如此,成效明显,销出一大单。
这活灵活现的贩牛场面,被口耳相传,很快在朋友圈散开。这等好事,大家当然乐意成全。于是慕名而来,纷纷要替喜哥解难,顺带饱饱自家口福。
图片来自甘孜州雅江县红龙乡错柯二村扶贫一线
感激之余,转眼喜哥又遇上新麻烦。一头牛不够分!咋办?都是些重情重意之友,对自己无比信任与支持,给谁不给谁?情在心中,口难开,肉难删!
满身疲惫后,终于万事俱备。
图片来自甘孜州雅江县红龙乡错柯二村扶贫一线
当牛星夜兼程、翻山越岭运回,喜哥叫上同事,自驾两辆车去客运站接肉。只有一头牛,扶贫的战友没法亲自押运,成本太高,就委托载人的大客车顺路有偿捎回。
无奈之下,喜哥欣悦拍板,就让此秤肩负一回,神圣而荣光的使命!
图片来自甘孜州雅江县红龙乡错柯二村扶贫一线
和同事一道,三个臭皮匠,快速形成作业流水线。一人搬肉,一人称秤,一人记账、在真空袋上标注斤两。
图片来自甘孜州雅江县红龙乡错柯二村扶贫一线
谁曾想,贩牛,原是个技术活儿!
图片来自甘孜州雅江县红龙乡错柯二村扶贫一线
庖丁解牛熟能生巧,喜哥贩牛也应有章可循。他深刻总结经验,形成“三定”方案:
一是起始报价,一定不能只核算一头活牛的价,还得加上剔除的骨头、运费、杀牛的一干成本等,才不会让卖家亏本,又不让买家有心理落差;
二是提醒一线的战友,把牛分块后,一定要当场称秤,并在每一袋上标注清楚,才能避免缺斤少两;
三是提醒分牛现场,一定要把牛排骨分包装均匀,切忌图省事集中装在一起,骨头太多,谁拿到都不会高兴。看来,喜哥的贩牛记,还会有下文,得持续写一个连续剧!各位看官,欲知喜哥贩卖技艺是否精进,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