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零点43分,一个很巧的时间,我女儿被我妈从医生手里接过来的时候,医生告诉我零点40分出生的,女儿一个。李玩,影片的女主角,身为一个有女儿的父亲,我被电影的作,和反应现实的残酷无情纠结着,我是一个父亲我应该如何去教育我的女儿。
影视是扒拉人灵魂的艺术《狗十三》把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丑恶,扒拉的一览无余没留一点遮羞布。影片整片的节奏感都是十分压抑的,从一开始的基调开始:人会面临各种选择,只要你有选择,在你得到的同时必然就会有遗憾。李玩在英语和物理之间纠结着。但是最终在父亲和老师的“帮助”下,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英语,影片也告诉我们,很多的选择不是简简单单的我们喜欢就好,会有很多我们身不由己,还会被道德绑架,因为没能如此选择都是为了你好,就像是被强奸了,还不能哼出不满,还得假装舒服的呻吟一般。
人性的另一个弱点,通俗点就叫好了伤疤忘了疼。文学点就如影视里说的,我们总是会忘了去年的冬天有多冷,夏天有多么热。我们总会认为自己正在经历的冬天是最冷的,正在经历的夏天是最热的。我想这是一种不能被理解的痛苦,就像别人的亲人去世,你不会有太多的悲伤,但是如果是你自己的亲人呢?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感同身受一说,我们总说别人不了解自己,不能理解自己,但是你反思一下,我们是否了解我们自己,我们又是否能理解我们自己呢?
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给人传播要给人以美感,影片从开头到结尾,内心随时都会有弃剧的想法,因为太压抑,太假,不能说假,用作会显得更确切一些,很多的情节发展根本经不起推敲,虽然生活中会有,但是不代表大众。以少数的情节去维系故事的发展一次两次可以,因为现实生活可以这样,文学影视作品更可以这样,但是如果次数多了就有些过了。
比如1、因为爱因斯坦的丢失李玩的反应我觉得有些过了,甚至推倒爷爷还不管不顾的只去找她的爱因斯坦。虽然要先抑后扬,但是抑的有些过了,我们这一代很多都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所以对于和爷爷奶奶的感情,很多的时候是要超越自己父母的。爷爷奶奶的一句话比父母的一堆话都管用,对爷爷奶奶都是很孝敬的。基本不会出现影片中的情节。
比如2、一个本土的老太太,不聋不傻,年龄也没那么大,会很多年不出门吗?会走出去找不到回家的路吗?现实生活中很多满头白发的大爷,大妈,坐着地铁,坐着公交随意在西安的各个角落穿梭着,即使个别地方不知道一问全知道了。 怎么会有走失的情节。
比如3、现实生活中酒桌上父亲会让自己的女儿喝酒吗?还是带着讨好的意思去敬酒,还明显的感觉到女儿的不情愿,还出现了两次!这得是一个多么失败,多么混蛋的父亲,但是影片中的父亲是爱女儿的,也并不失败,也没那么混蛋。
比如4,即使父亲说出这样的“客套话”来,现实生活中是否一句“小孩子还读书呢,还是个女娃,咱不喝酒,喝茶水意思一下就可以了。”就不会有让人看着难受的喝酒情节了,如果是你你会让别人家的孩子喝酒吗,还是一个上中学的女孩。还出现了两次。看着看着我就有种想骂人的冲动,观众的智商都是可以踩在地上蹂躏的吗?
比如5,为什么李玩总是会约她姐姐的男朋友,是因为喜欢吗,但是除了在那个男孩的包里翻到了李玩画的那个玩具外,整个剧情看不出李玩有一点喜欢那个男孩的意思。在最后男孩出现的镜头里,那个玩字的纹身,还有李玩转身后的那句话“以后这样的事情还会有的”是意味深长还是?
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要给人以美感,或者传播真善美的正能量,引导人们向善,向上的。这是当年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对我说的一句话,因为当年有一篇作文是让以生活如……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我写了一篇生活如大便的文章,语文老师的点评是,此文有理有据,思想深刻。但是不能给人以美感,不能通过揭露生活中的不美好,而引导人向善向上,积极的去面对生活。让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我认为这部电影也是如此,有理有据,刨析的很有深度,但是不能给人以美感,更不能引导向善向上,积极的面对生活。
侮辱或者是贬低中国传统文化,我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儒家传统文化传承几千年的瑰宝,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藏,我们中国人民,甚至是世界人类精神的粮食,怎么就被以这样的意识形态出现在影片中。本来就被称为末法时代的今天,弘扬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教育部从小学开始开设国学课。怎么在这部影片里就要抑我们的传统文化,去扬一本《时间简史》呢?影片中的那种人,自古有之,现在依然有,为什么有这种讽刺的情节。
影片中的情节还会误导青少年以丑为美,影片中早恋,接吻,纹身,去夜场喝酒跳舞。虽然生活中有,但是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有理想有抱负的,我们不排除有青涩的初恋的美好,也会有从高中恋爱最终走进婚姻殿堂的。但是大多数的都是悲剧的,都会是误入歧途的。所以我们应该去弘扬积极学习的正能量,而不是误导青少年,这些东西无伤大雅,也可以去效仿着发泄一下。这是引导青少年以丑为美,走在玩火的边缘的。
当然不否认,影片揭露的现实是多么的现实和残酷,“我打你是因为爱你”“你长大了要听话”“孩子还小,不懂事”“你这是要逼死爷爷奶奶啊”唯利是图,世人冷漠。也有暖心的情节,爱因斯坦没有被送去狗肉店,蝙蝠的死教会我们要珍爱生命。和所有的爱狗人士一样,狗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待它们。包括揭示中国传统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也让我在以后和我女儿相处的日子里更多的启示。但是这些不足以让我觉得这样的影片可以更大范围,或者继续去传播。这样的影片应该被重新禁播,即便我们生活在这个言论自由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