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故事,是故事就有真有假。你希望它真,它就能指引你干点儿什么,你希望它假,它也能慰藉你点儿什么,所以真假并不重要,“他”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你们。
上海这座魔都,魔幻就魔幻在可以给任何一个平凡的少年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当这颗种子发芽的时候,这个少年就会不由自主地来到魔都,等待着开花和结果,哦不,这个少年早已不是少年了。他,就是如此这般来到了上海,成为了一名所谓的“沪漂”。
他倒是有才华的,在三十不到的年纪就成为了一家女装品牌的创意总监。他时常带领买手团队奔赴法国和意大利,辗转东京和首尔,在朋友圈里晒着小镇青年们望尘莫及的工作状态;他时常为了一场时装秀和订货会通宵加班准备样衣和走位,在忙碌完全部的工作后点上一根烟,望着映入落地窗的第一缕阳光,瘫坐在沙发;他时常和老板、董事开视频会议,戴着职业、严肃的面具,滔滔不绝,在口干舌燥和又一次被委以重任之后,才想起母亲告诉他的沉默是金的道理。在这家不大不小的公司里,他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但是老板上市的宣言和鼓舞一直在起着洗脑的作用,他日复一日地顶着重重压力,不知疲倦。
忽然有一天,公司的资金链断了。就是这么戏剧,电影里的情节给他赶上了,他顺理成章地失业了。在失业的最初两个月,他挥霍着沪漂了四年赚的钱旅行、玩乐、潇洒走一回。他自驾走川藏线,和诗人交朋友。他飞到瑞士去看望初恋女友,回忆青春。他把他的奥迪换成了帕拉梅拉,想象着年薪double的他意气风发地重回职场的风采……
回到上海后他开始找工作了。两周,两个月,四个月…… 他渐渐发现,小公司并不需要创意总监这么高级别的职位,大公司的老板会亲自兼任创意总监,而更大的公司,他缺少海外经历的职业背景难以让人瞧得上眼。 一次又一次的面试凉凉,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未果,在半年之后,他终于凉得透透儿的了。
他望着每个月近两万的车贷还款记录,终于卖掉了他的帕拉梅拉。他瘫坐在不属于他的豪华公寓里狠狠抽烟(上海的购房门槛是五年社保,这哥们儿沪漂了四年多,社保没满五年就断了)。他突然发现在这座城市,好像并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他的。他的职位是假的,房子是假的,车也是假的!今时今日的他,从物质的角度,和四年前的他,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是多么恐怖的事件!好像时间和空间的重叠错乱,敢情这四年,就白混一场了?
仲秋的夜已有些许凉意,他倚在沙发随意翻看着平日里无暇深读的《中国通史》,书里说:“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之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为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只是一事。” 可是他怎么也琢磨不出他今日之境之理,他就想知道这事儿该怎么解决。他索性扔掉手里的书,昏昏睡去。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他照旧起床,佯装出门办事,他不想让家人看到自己无所事事的样子。他找了好几个MBA机构,他觉得实在不行,就进修深造一下吧。他仿佛看到了那个大学时代意气风发的自己在招手,他的嘴角扬起笑容,迅速地在报名表上签下自己以往每天在办公桌上签文件时潇洒挥写的大名……
故事未完待续,我也一直在期待着他后面的进展。故事虽未结束,但你们应该有些感悟:上海这样的都市是无情的、冰冷的、客观的,但也是梦幻的、开放的、充满希望的。它有着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社会资源和机会,你可以接触到更先进的思维方式,各种形态的世界观和各色各样的人们;它也有着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生存压力,你也许得花上三分之一的收入去租房,每天花去三个小时往返的通勤时间,好不容易存下的钱会在生一次大病之后花得一干二净。 但是它就是客观存在的,存在于每一个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心中,激励着我们一点点地靠近它,走入它,接受它。
人生路漫,且行且思,故事未完,下回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