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出生在滨海一座小城里的小伙子,二十岁刚出头就开始跑到省城里打工,他进入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主要是做一些保健品和保健器械的销售,老板老郭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大概是做保健类的生意,他也很会对自己进行保养,所以看上去整个人特别的精神,面容和蔼,他性格还不错,对下属虽然是高标准高要求,但是也经常关心每一个人的动态。大概大城市里的老板都是那么有素养的?起初胡文对于老板完全没有概念,因为从岗位职级来看,他们俩的差距完全处于两端,一个是老板一个是最基层的员工,基层连公司里的办公桌都没有。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给公司发传单,因此,他每天就是从公司拿了资料,就跑出去发放资料,发完了再回到公司,拿资料再出去。每天都是这样的节奏。偶尔遇上个别有意向的客户,还需要他帮忙联系公司的业务人员,专门对接。
起初,他老老实实地每天背着数百份的宣传资料,跑到街上,遇到人就塞,但是后来他发现,大部分人根本不会去看传单上的内容是什么。于是他就开始观察,他尝试了去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年龄层的对象、同时他也带着资料去各种各样的展会,慢慢地他摸索出了一个有效的发传单的方法。很快,他的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回报,他几乎每天都要去公司取两回资料,而其他同样的员工则只有早上拿一次,就这样,老板老郭发现了这个人的不同。
有一天,老郭特地在公司等,中饭刚过,所有人正准备午休的时候,之间胡文从外面风风火火地跑进来,对着物资部的同事说,“在帮我领200份资料。”很快物资部的同事把资料递给他之后,他又头也不回地跑出去了。
“胡文平均每天发放了多少资料?”老郭问。
物资部的同事仔细地核算着胡文领取的记录,“胡文每天差不多能发600份左右”。物资部的同事回答说。
“那其他人呢?”老郭继续问。
“其他人,额,差不多只有200吧。”
老郭随机又去业务部门找到相关人员询问情况,他问这段时间通过传单来的客人情况怎么样。
业务部的人说:“挺多的,而且他们几乎都是通过胡文发放的传单来的,还是成群结队的来。”
老郭一听,这小子可算是有两把刷子。第二天老郭早早地守在公司门口等待胡文的到来,果然,就在老郭刚到没几分钟,胡文就到公司了,他找了一个角落,坐下来安静地吃完早饭,然后拿出笔记本。只见他一手勾勾划划,好像是在做什么计划。老郭悄悄地凑上去瞧了瞧,原来胡文把附近所有的展览都列了一个清单,同时还有许多中老年组织的以及联系人的名单。
“你这个工作做的很细致啊。”老郭突然地冒出一句。吓得胡文一哆嗦。
“老板,对不起,我不知道你在这里。”胡文胆怯地回答。
“没关系,我是特地在这里等你的。”
“老板,是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到位的嘛,对不起,您告诉我,我一定改。
老郭一听,哈哈大笑:“你没有不到位,是你做得太出色了。这样,从今天起你不要去发传单了,你把你这段时间跑过的地方都罗列一下,然后上午一起参加会议。”
老郭的安排让胡文有些惊讶,他没想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板的认可。
当胡文收拾好身边的一切准备参加会议的时候,老郭的决定再一次让他感到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