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修改版,上一次写的有些欠妥,特在此修改后发布。
大唐高宗上元二年秋,重阳节,南昌城。
自唐初滕王李元婴来此任职期间,南昌城中便修筑一楼阁,名叫滕王阁。此楼是李元婴思念滕州而建,故有此名。但是历经多年风吹日晒,滕王阁早已不是当年模样,当朝都督阎伯舆便组织重修滕王阁,让这座楼阁重现了当年壮观景象。
阎公雅兴初来,想借重修此楼的机会,宴请四方文人雅士来此作文赋诗,共赏美景,但是他更想借此机会,展示自己女婿的文采,让他在众人中亮相出彩,自己也颇有颜面。于是阎公广发邀请,相约在滕王阁中大宴宾客亲朋。
此时南昌城中来了一位二十六岁的青年人,此人便是王勃。他南下探亲,正巧路过。阎公自然听过这位青年的名气。这可是曾经被誉为神童和天才的王勃啊。阎公便把此人列在了邀请名单上。王勃没有拒绝,也有心想领略一下滕王阁的风采。东走西逛,终于到了滕王阁的门口,立即被这座七层建筑所吸引,外加上晚霞,落日,江水,飞鸟映衬,年轻的王勃想立刻提笔写作。
可是此时的他哪里还敢肆无忌惮地施展才华呢?此时路过南昌之后,便要远去交趾探望父亲,他愧对父亲。自己曾任参军,本可以重整旗鼓在官场有一番作为,但是因为一时糊涂杀掉官奴而前途尽毁,父亲也被连累被贬,王勃失魂落魄,幸得全国大赦才有今日重见阳光。王勃走进楼中,看着宾客如云,好像每个人都有着比自己百倍的快乐,五味杂陈,不禁悲叹一声。
不久宴会开始,
四处宾朋觥筹交错,好不热闹,互相寒暄着,互相吹捧着。只有王勃自己,靠着窗边,闷闷地想着自己的未来,过去。如今自己孤身一人漂泊,纵然也写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此刻也未免感到落寞。听着楼中的歌声,笑声,酒杯碰撞声;看着大家三五成群在一起谈天说地,自己虽然也在这宴会中,却好似一个局外人一般。他不禁在心中问自己:“自己哪一步走错了?”
此时宴会的组织者阎公终于出场了,开口道:“感谢各位宾朋好友前来,看着滕王阁重修,是一大盛事,美事。自古以来,名楼需有名文相配,请各位才子斟酌一番,如何?”此时喧闹声立刻静止,大家的目光都看向阎公。众人明白,这篇文章不能轻易接,这里面不知道有什么门道。阎公对这种情况也很满意,他知道以自己今天布下的局,女婿一定会技惊四座,力压群雄。此时阎公知道事情不能做的太明显,演的要真一些,便自己随口说了一句即兴所作的诗句,一共十四个字,众宾客瞧见东道主都开口赋诗,也不好推脱,便随意应付几句奉承。一旁的女婿等着这群宾客说完,再自己把心中准备好的文辞说出,和岳丈阎公来一次完美配合。
这一切王勃都看在眼里。他正喝着几杯算是上等的酒,听着那些他并不认为出彩的文辞,心中有些按耐不住了。看着杯中的酒,想的是消愁,却举杯消愁愁更愁。又看了看窗外美景,水光接天,天水一色,心中更是好像有一个声音:写吧写吧,今日为此楼留下序文,此生也算不亏!
王勃从窗边起立 ,向大厅中央走去,说:“我来。”声音坚定而有力。今天,非写不可!
王勃吩咐准备笔墨伺候,提笔落笔只见:“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此时众人都听过王勃的才名,也听过他在朝中的坎坷遭遇,心中不禁感叹:这人怎么不懂得人情世故?人群中已经开始窃窃私语起来。阎公拂袖而去,嗤之以鼻,不忘说一句:不过是卖弄罢了,这种文辞,不过如此。早知道这样,就不会邀请此人入席。也难怪你王勃今日如此落魄。
可王勃也没管别人评价与眼神,自顾自地写下去,心中想写的太多了,哪里有时间管这些是非呢?眼前的文章重要,比什么都重要。
“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这也算是弥补自己没给阎公面子的一种方式吧。虽说是客套一番,可是阎公好像并不领情一样,依旧背对王勃,恨不得马上离场,今日雅兴,被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一扫而空。
笔墨飞舞,宛若蛟龙。粉红的夕阳装饰着潋滟江水,水光接天,渔夫踩舟高歌,远处飞鸟点点。王勃眼里,这不是单纯的风景,而是一幅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的水墨写意。重新蘸墨,另备一纸,提笔一挥: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宾客们看着此文段便立刻有人惊呼,此文独有王子安能作!不愧为当世奇才!阎公听闻此段,捋了捋胡子,品味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几个字,他知道自己的女婿就是提前准备多少,但是这句怎么也无法超越。放在整个大唐,又有几人能够做出?就是整个文章全然不好,但此句足以名垂千古!阎公轻叹一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动态之美,色彩之美,虚实之美,空间之美,且有反复琢磨意味深长之美,此为千古佳句。
王勃没有就此停下,“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众人一品,这其中道理,一时不可明确说出,却在心中各有理解,哲理无穷。古往今来,有几人圆满?古往今来,悲喜成败,不都如天上银盘盈亏有数?沧海桑田,逝者如斯,宇宙无垠浩渺。
怎奈他又笔锋一转,情感一转,喜极而悲: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唉,十六岁就是大唐王朝的官员,但是,如今二十多岁了,差不多快十年了,一事无成啊,不是被贬,就是被贬,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抱负呢?难道要走李广冯唐的老路吗?还是像贾谊那样,被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不不不,我还有机会,我还年轻啊,我应该有所作为!自古以来,大器晚成又不是没有,成功是需要磨练的,不是吗?我不信自己永远碌碌无为下去,淹没在唐王朝中,十年,百年,千年,希望还有人能记住我的名字啊。
好像回到了六岁那年,写下“构思无滞,词情英迈”,这八个字在向全大唐的人民宣告,一位天才的正式诞生,耀眼光芒,前途不可限量。又好像恍惚间回到自己十五岁呈《乾元殿颂》那般风光得意,群臣之中,百官之内,谁能匹敌?
“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可是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呢?前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高宗怎能容忍《檄英王鸡》中那句“两雄不堪并立,见异己者即攻”?奈何朝堂不容,奈何自己不谙世事,奈何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
如今快到而立之年,他想乘风破浪,上进云霄,至少不辜负曾经的自己,不辜负自己的才华啊。他有梦,所以他要追梦啊。
最后“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结束全序。紧接着又写下《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众宾客先是沉默,而后又爆发雷鸣般的掌声,赞叹声,感叹着这位年轻人的才学,感叹着唐王朝的神奇,能有如此人物,放在任何朝代,都是天上明星般的存在。王勃拍了拍手,放下手中的毛笔,满意地点了点头,自顾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继续喝着杯中的酒,看着已经渐暗的天色。自己的过往人生,好像电影一般从脑中闪过。都说往事如云烟,但是总有的往事让你刻骨铭心,让你不知道如何去忘记,也没有理由和办法去忘记。
多年后的一天,高宗在朝堂上读到这篇序文,立刻以为妙绝,立刻下诏召回王勃回到他的身边做官,可是满朝文武都提醒他,王子安早已在那年落水惊悸而去了。大殿内外只有高宗不断的叹息声。百官在殿中跪着,心中在想象着年轻的王勃是在什么样的一种心境下能写出这等文章,也在回忆着他曾在朝堂上的光辉时刻。
短暂的二十七年,最后可以算是遗作的《滕王阁序》早已成为不朽,世人每到此阁,不禁联想当年此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