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去年看完郑执的小说集《仙症》,写下《看完一本小说,怅然若失》,当时特别期待改编电影的上映。时隔一年,电影终于上映,我却没去电影院看。
一年后,小说的内容我几乎全部还给了作者,翻看起去年写的文章,却发现里面并未对每篇小说写简单的读后感,于是捞起记忆的钩子也已丢失,让我很难想起《仙症》主要的故事情节。我只记得只鳞片爪,比如王战团会指挥刺猬,比如有涉及一些当地特色的带有神通的内容。
忘了差不多也有个好处,就是我看电影时没有对比的包袱,不会一直拿小说的感觉去审视电影。
电影名叫《刺猬》,刺猬是小说中很强的意象,只不过小说名《仙症》我觉得更高级,郑执真的很会起名,因为似乎叫“癔症”也没毛病。“仙症”听起来就惹人遐想,成仙的症状?成仙是脱俗的,为何用“症”来搭配?
改编成电影,主题需要更明确,“仙症”用在小说名尚可,毕竟小说中很多语言可描绘的场景,影视化处理就比较费劲,“刺猬”明显更贴近主题,只是相对来说,也少了委婉的意境。
刺猬在电影中分为三层意思,一是动物的刺猬;二是不合群的人,或者不被别人理解接受的人,姑父王战团和“我”;其三是白大仙,电影中王战团的女婿提到有“狐黄白柳灰”的说法,指的是狐大仙(狐狸)、黄大仙(黄皮子)、白大仙(刺猬)、柳大仙(蛇)、灰大仙(老鼠)。
由于王战团一直疯疯癫癫,他家人以为他肯定得罪了哪路神仙,请了一位民间法师过来破邪,给他家里供奉的便是白大仙。
理解了三层意思,对电影的主题就有了基本的了解。
电影其实如果按类型应该是剧情片,我看百科写的是家庭喜剧片,实际上里面喜剧的地方很少,悲剧地方倒是挺多。
电影中喜剧场面主要集中在任素汐饰演的民间法师赵老师,我甚至觉得她露脸太少,给她的情节太少。
其他大部分情节其实围绕着“我”周正和姑父王战团之间。只有周正觉得王战团是正常人,就如同王战团看他是正常人一样,他们俩都是被周围人和家人当做异类看待,周正被当成“傻子”,王战团则被认为“疯子”。傻子和疯子反而走到了一块,变成了互相理解,互相给对方一扇窗。
如果以结尾来看,周正充其量算是晚熟开窍迟,他有些自闭和倔强,口吃又加深了他自我的封闭,沉默是他对抗的方式。那王战团就完全是个异类,自始至终他都异于常人,不按常理出牌,他难得出现正常人的一面,完全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像是一个从来没长大过的小孩。好在是他老婆一直没抛弃他,虽对他也颇有怨言。
从电影来看,王战团以前并不这样,他是受到了刺激,刺激一是在船上想举报吴主任走私却被关到了舱内几个月,一是前女友的自杀。当船开到大连,他胡子拉碴如同野人一样从舱内出现,他就开始不正常了。只是没想到这个不正常持续了一生。
导演也好,作者也好,其实表达更多的是异于常人的人一直会受打压和欺负,是活的非常艰难的一群人,只是因为他们不合群,像刺猬一样浑身带刺,不够圆滑。
只是我在观影过程中,总在想另一件事,便是王战团的家人,尤其他的老婆和子女,他们承压更大,因为王战团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觉自己异于常人的痛苦,他一生都在做自己,但他家人很难,会承受更多压力。
王战团最后选择去精神病院那段,在我看来他似乎一下子正常了,他终于正常起来却甘愿把自己送进精神病院,这又像不正常。不久他儿子死了,这个情节并没什么铺垫,在小说里随意带过似乎合乎情理,在电影里觉得很突兀,王战团从精神病院出来送儿子最后一程,又很正常。
另外王战团女儿出嫁那天,他也很正常,由于腹股处生了疖子显得腿瘸,他没去现场,怕丢女儿的脸。他和周正坐在高处抽烟时流了泪,显示着常人的悲伤。
他去精神病院后喝药也是偷偷的没喝,站在窗前把药偷偷的捏碎在地,他既然没病为何不回家呢?还是他突然醒悟给家人的负担太大?我没找到答案。
我在看小说时似乎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逻辑问题,因为小说通过片段就构成了王战团的一生,但在电影里,我又几乎不停地想追问王战团到底正不正常。说他正常吧,他做的事说的话又不太对。说他不正常吧,大事发生时,他的反应又很准确。
至于周正,他的不正常是自知的,他是被认为不正常,所以很愤怒,他觉得除了大姑父没人理解他,等他终于考上大学离家远走,那些限制他的条件全部摆脱,他就变成了非常正常的人。
最后一段我觉得有些混乱之处,他7年后回来,他母亲和他说起往事时,希望他原谅,他说不原谅。转而他又让父亲给自己的孩子起名,似乎父子关系来了个世纪大和解。在这之前他没被父亲打骂,不过他远去上大学时,他父亲给他旅行箱里塞钱,临上车时背对着车厢抽烟的动作又让人忍不住酸了鼻子,让人联想起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
结尾他去寺庙拜访大姑,说理解了大姑。说的是他大姑曾有段时间一直给王战团喂食安眠药,让他处于昏睡状态,避免他出去乱跑。王战团最后去了哪,并没完全交代。
电影中引用了一句小说中的话:许多年后,当我置身凡尔赛皇宫中,和斯里兰卡的一片无名海滩上,两阵相似的风吹过,我清楚,从此我再不会被万事万物卡住。这句话非常的马尔克斯,但是这句话在小说里很文艺好看,在电影里我也觉得很突兀,和原来的情节不搭,有点出戏。
要是打分,我觉得7分。电影还是会带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感觉,这些感觉戏剧冲突并不浓烈,却又充满着意象。我想多年以后,当我想起这部电影,大部分的内容都已忘记,里面的个别的镜头我还会想起,例如:葛优饰演的王战团装扮成大鸟从屋顶往下飞;王战团追着象棋一路奔跑;他看着儿子火化后用手对着烟囱试图抓住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