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因其犹太人身份被纳粹关进集中营。
在人间地狱里,所有人饥寒交迫,每天只能吃一小块面包加一碗汤,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并且稍有不慎,就会遭受一顿毒打或被送进毒气室结束生命。
这位心理学家侥幸大难不死,三年后,活着走出了集中营。然而获救后,他发现几乎所有的亲人都在狱中去世,只有他和妹妹活着。
他振作精神,开创意义疗法,并用9天时间写出《活出生命的意义》,拯救了千千万万深陷迷茫的人。
这位心理学家名叫维克多·弗兰克尔,被誉为20世纪的一个奇迹。《活出生命的意义》被译成24种语言,销量1200万册,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2020年我成为有书会员,听到这本书的解读,受到触动。随后我买了纸质书仔细阅读,看到了弗兰克尔无比精彩的一生。
他遭受炼狱般折磨死里逃生,一直尽力帮助精神困苦的人们。他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80岁登上阿尔卑斯山,92岁时去世。
这本书探讨的是生命的意义。在生命的某一个瞬间,也许我们都曾想过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追求幸福或避免痛苦?或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现实中的我们常常因为不顺心,抱怨生活没有意义。
在极其恶劣、危险的环境下,弗兰克尔如何向死而生?他寻找到了怎样的生命意义?我们如何寻找生命的意义?
陷入绝境,苦苦挣扎
如果你和亲人面临危险,你个人有机会逃生,你会如何选择?是选择独自逃走,还是留下来与亲人一起面对险境?
1942年希特勒占领奥地利,要将犹太人抓到集中营。弗兰克尔一家都是犹太人,面临被抓的危险。弗兰克尔可以获得一张签证出国逃离魔爪,父母也苦苦劝告他脱离险境。
但弗兰克尔认为,作为儿子的责任是尽全力保护父母。他做出了坚定的选择,放弃宝贵的签证,陪伴父母家人一起面对未知的巨大危险。
很快,弗兰克尔、妻子及父母、哥哥都被抓进纳粹集中营,并相继分离,生死未卜。弗兰克尔和1500人被押送到奥斯维辛,这里被称为“死亡工厂”,有毒气室、焚烧炉,是大屠杀的集中营。
在集中营里,所有人的财物被洗劫一空,弗兰克尔最珍贵的手稿也被夺走。每个人连名字都被剥夺只有代号,每天在囚头的叫骂声和皮鞭抽打声中干活。如果生病不能及时康复,就被执行死刑。
恶劣的环境、非人的折磨、对死亡的恐惧,使许多囚犯的神经如一根弦,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随时可能会断裂。
弗兰克尔天性乐观,每天刮脸、挺直腰板走路、精神抖擞地干活,没有被送进毒气室。他尽力与工作队的囚头搞好关系,耐心倾听囚头回忆过去的爱情故事,并用专业知识帮囚头解决疑问。
囚头因此关照他,多分一点食物给他,安排他轻一点的活。当集中营里举办文艺表演时,他总是卖力地给很凶的工头使劲鼓掌,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印象,避免了被毒打。
弗兰克尔曾经跟父亲,关在同一个集中营里。在父亲生病时,他想办法给父亲搞来一些吗啡减轻疼痛,在父亲临终前,他守护在父亲身边。
尽管弗兰克尔逐渐适应了残酷的环境,但仍不可避免地受到病痛的折磨。他的脚被冻伤,膝盖不能弯曲,忍着很大的疼痛行走干活。长期肉体的折磨,也曾让求生欲很强的弗兰克尔陷入绝望之中。
看到集中营的惨状,我的心中犹如压了一块石头般沉重。巨大、连续的苦难,让人喘不过气,甚至使人失去求生的意志。
作家史铁生在21岁时双腿瘫痪,找不到工作,变得暴躁易怒。一个人摇着轮椅到人烟稀少的地坛公园,一待就是一整天。他觉得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总是想到死。
人生本就是苦难重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也许你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白加黑、五加二,却还是完不成绩效任务,面临被辞退;也许你投资失败,债务缠身,亲人生病却无钱医治;或许你苦心经营婚姻家庭,却遭遇背叛、家庭破裂……
处于困境和黑暗中,看不到希望和光明,分分秒秒都在煎熬。走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如果拼尽全力寻找出路,敢于面对挫折和挑战,终会迎来绝处逢生和柳暗花明。
破茧成蝶,向死而生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弗兰克尔在集中营中发现,1944年圣诞节至1945年圣诞节期间,集中营的囚犯死亡率最高。死亡的原因,与气候寒冷、缺少食物、劳动强度增大和新的流行病关系不大。
许多犯人认为,可以在圣诞节前回家。但是圣诞节到了,他们却没能回家,一直以来的希望破灭了。于是他们丧失了生存的勇气,在绝望中死去。
弗兰克尔是如何活下来的?对妻子的爱和探寻生命的意义,支撑他走出绝境。
在集中营的第二个晚上,一首悲伤的探戈歌舞曲,使弗兰克尔回想起与妻子共舞的情景,激起了他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他渴望与妻子重逢,从而增添了获得自由的希望与勇气。
此后,他时常想起妻子明亮的笑容。有时候,他偶然望着天空,清晨的霞光出现,他想起妻子,便在心中与妻子对话,看见她微笑着并鼓励他,就会觉得很欣慰。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他都在思念妻子,在心灵深处与妻子默默交谈。
有一次,弗兰克尔决定参加运送病号的任务,情况危险紧急。
他偷偷跟最好的狱友说了自己的遗嘱,如果狱友能够见到他的妻子,请转告她,自己每时每刻都在思念她,爱她胜过爱任何人。他们结婚后短暂的时光很美好,超越在集中营遭受的所有痛苦。
正是因为弗兰克尔的内心拥有强烈的爱,所以能够在绝境中坚持。弗兰克尔意识到,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艰苦卓绝的环境,正是考验人性的时候。
为了生存,有的人不择手段,对一起的囚犯使用暴力、偷窃,甚至出卖朋友,从死去的狱友身上抢夺任何一个有用的物品。
有的人展现出人性的善良与爱。有的囚犯提醒弗兰克尔如何避免被毒打;有的囚犯提醒大家,欣赏落日余晖中的灿烂霞光,感受世界的美好;有的囚犯安慰别人,把自己的最后一块面包给别人。
在绝境中,弗兰克尔思考生命的意义,决心要勇敢地活下去,把集中营当做一次心理学实践,并复原被夺走的手稿。
在狱友们经历折磨内心趋于麻木时,他讲笑话逗狱友开心。在狱友情绪低落时,他发表演讲鼓励大家鼓起勇气,坚持斗争,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他不幸感染伤寒随时可能死亡之际,仍然没有忘记出版心理学书籍的梦想,不停歇地在碎纸片上做笔记。
无论经历多少困苦,身体多么难受,弗兰克尔始终执着追求梦想,这种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一个人无法选择命运,但是可以自由决定自己对待命运的态度。
也许再狰狞的命运,也会害怕那些执着坚持、奋战到最后一刻的人。精神的强大,可以超越环境和身体带来的苦难。
史铁生在母亲去世后,转变对死亡的态度。他想到写作,就用笔代替双腿,继续人生之路。苦难并未停止,后来他患上了尿毒症经常透析。
在持续生病期间,史铁生忍受着身体的痛苦,创作出大量的小说并获奖。他的作品传递着爱与坚韧,带给我们战胜痛苦的精神力量。
苦难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生命就不完整。如果在痛苦中能够找到生命的意义,那么痛苦也是可以接受和坦然面对的。
三个途径,让人生绽放光彩
人生海海,变幻莫测。生命如同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时而高亢激昂、惊心动魄,时而舒缓低沉、柔软温情。
在经历了三年的煎熬之后,弗兰克尔终于迎来了自由。1945年,弗兰克尔获救,从集中营中走出来。可是当他还来不及庆祝重生时,就发现自己永失所爱。
他的父母、弟弟和怀孕的妻子,全部因饥饿和疾病在狱中丧生。他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决定重操旧业,帮助精神受到创伤的人。
1946年,弗兰克尔重写了第一次被收走的书稿,同年完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他开创了意义疗法,四处讲座,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心理咨询,开导无数陷入困境和迷茫的人。
一位年轻的士兵在战争中失去双腿感到绝望,企图自杀,而当他阅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之后,改变想法,整个人从沮丧变得有精神。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第二部分,详细记叙了意义疗法。弗兰克尔指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独特的使命,能够找到自己使命的人是幸福的。
有一次,有人让弗兰克尔说出他本人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将回答写在一张纸上,并让学生猜他写了什么。一名学生的回答竟然与弗兰克尔的一模一样。
那个学生说:“您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微笑着说:“你说的正是我写的。”
我们如何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从三种方式发现生命的意义: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工作是体现人生价值的主要方式,人活着就要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一个人有目标、有追求、有行动,热情地对待工作,就能感受到工作的意义。
比如你是医生,能够救死扶伤、缓解病人的痛苦,你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你是教师,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人,你的付出是有意义的;你是外卖员,为客户提供方便、节省时间,你所做的是大家所需要的。
各行各业都有存在的价值,当你专心致志地工作时,会感到充实和充满活力。人生是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为热爱的工作全力以赴,就能收获成就感和幸福感。
关爱他人,给他人以帮助,自己也能感到满足。关爱他人,既是展现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是体验生命的珍贵与美好。
拥有大爱的特蕾莎修女,受到无数人的尊敬。在大山中开办贫困女生免费高中的张桂梅校长,感动了整个中国。
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当身边的朋友、同事或是陌生人有困难时,我们在物质上给予他们帮助,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安慰,传递的是一份正能量,收获的是内心的满足。
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这些苦难,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
人生的苦难如同风雨,在你猝不及防时降临,让你无法躲避。既然无处可逃,不如鼓起勇气坦然面对。
当你勇敢地迎向风雨,一路前行时,终将走过风雨。如同一架列车穿越黑暗的隧道,驶向光明的出口。因为有勇气穿越苦难,人生变得更加宽阔和豁达。
我们来这个世界只有一次,百年之后,没有你和我。生命何其珍贵,要勇敢地追求梦想,做有价值的事,要关爱他人,感受、创造生活中的美好,要微笑地面对挑战和困难,活成独一无二的自己。
愿我们珍爱生命,不辜负生命的馈赠,让每一天都精彩度过。
作者: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