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破碎,故人依旧
——Mountains may depart, but the people will remain.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个需要情怀的时代。
生活的重压让我们的存在渺小而微不足道,世事的无常让我们举手无措,惶惶不可终日。但若是有着情怀,那些苦痛、不堪和挣扎,仿佛都被赋予了从容。
于是当《山河故人》这部电影出现的时候,它被世人称为一部深刻的“情怀之作”,让许多人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之余,更是对生活和命运多了一分释然。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跨越两个时代的故事。小城姑娘沈涛介入了一场三角关系之中,面对普通工人梁子和煤矿老板张晋生的追求,阴差阳错之下,她嫁给了张晋生。十五年后,梁子因病回到了故乡,沈涛前来探望。此时的沈涛已然离婚,前夫张晋生带儿子去了上海,留下她一人在小城中独自生活。然而此时梁子身侧也有了不离不弃的妻儿,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人,如今只剩下客套而疏远的寒暄。沈涛的父亲去世,她这才有机会见到回乡吊唁的儿子Dollar,却偶然间得知儿子即将随着父亲移民澳洲的消息。再见无期,沈涛亲自送儿子回上海。火车轰隆作响,两人并肩而坐,他们之间的距离却随着每一份每一秒在渐渐拉远。临别之际,沈涛递给了Dollar一串钥匙,告诉七岁的儿子,这里永远是他的家。
时光飞逝,转眼间Dollar已是青年。在澳洲长大的他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却将母语随着童年模糊的记忆一并忘在了脑后。父亲的控制让他心中的叛逆和迷惘无处可安,而这时出现在他生命里的中年老师Mia仿佛是一道可以宣泄的闸口。他对她一见倾心,两人迅速陷入了一段禁忌的母子恋之中。面对爱人,他终于倾诉了心中的缺失,对于生母的怀念让他决定回到故乡去看望沈涛。
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在影片的最后,已是步履蹒跚的沈涛在大雪中一个人忘我地跳起了年轻时的舞蹈,就如同是对人生的一场孤独谢幕,她曾经喧嚣的悲欢喜乐、得到失去,在这片广阔的故土中,终归寂静。
贾樟柯一直是一个很擅长叙事的导演。他的镜头像是一把巧妙放置的放大镜,从那些旁枝末节中,也能撕扯出一个生活的真相。凡胎浊体,恶衣薄食,他所刻画的人生苦痛,都带着让人惊惧的真实。一碗寡淡的水,被他酿成了人人心头的烈酒,恨不能痛饮,却畏惧穿肠的辛辣。
而《山河故人》,是他讲得一个关于离别和遗憾,关于陪伴和守候,关于一个特殊时代的故事。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海报上的这句话不知触动了多少人心中对于故人的回忆。
李安曾在《断背山》中说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那是一座叫做‘从前’的深山。”
曾经最好的朋友,如今却宛若陌生人;曾经深深爱过的人,如今却已不再关心;曾经最疼爱你的长辈,现如今却是天人永隔。每每想起从前,总是千万种滋味涌上心头,你甚至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去回想,因为你也曾暗暗期望过不可能实现的永远。
电影中的沈涛也一直在不断地经历着与从前的分别:与旧爱梁子的疏远,与丈夫张晋生的破裂,父亲的猝然离世,到后来与儿子的分离。
每一次都是痛彻心扉的失去,失去了这个人,也失去了一段不愿舍弃的时光。
偶尔的快乐是昙花一现,孤独才是人生常态。
贾樟柯把这种孤独铺在电影的基调中,镜头中那些空旷的河岸,无尽的公路,飘雪的傍晚,都带着一种与世隔绝的寂静。
他描绘的孤独纵然悲伤,却不是绝望的。
沈涛守候着她儿子的归期,梁子就算重病缠身妻儿也不离不弃,Dollar在Mia身边振作,张晋生和儿子依旧相伴……他们各自都在人生路上等待那个同行的人。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但再度相遇,也并非无期。
——“你,成了我的岸。”
纵然这部电影从始至终都带着一种无奈和伤感,但是也有淡淡的温情在人心底徘徊不去。
沈涛送儿子离开特地选了最慢的绿皮火车,当Dollar问她:“妈妈,我们为什么不坐飞机?”
沈涛温柔地看着他的儿子:“火车越慢,妈妈就可以越多陪你一段时间。”母子两人之间流动的感情让人在扑面而来的悲伤中,更觉动容。
临行前沈涛递给了Dollar的家门钥匙,实则是在告诉他,无论他走多远,妈妈心中都会挂念着他。而当初懵懵懂懂收下钥匙的Dollar,即便后来忘记了母亲的样子甚至名字,却一直把这串钥匙戴在身上。
其实对于Dollar来说,这串钥匙不仅仅是通往母亲的钥匙,更是打开他心结的钥匙。
沈涛终其一生都生活在那个一切开始的地方,她对儿子的陪伴的确短暂,但她的守候会是永恒。
电影中Dollar和Mia的母子恋是整部电影最饱受争议的剧情。
有人说,贾樟柯完全在想要刻画Dollar这个人物的时候用力过猛了。
其实在我看来,这段感情也意在展现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慰藉的关系。
在Dollar混乱痛苦的内心世界中,只有Mia才能给予安慰。他们互相欣赏,互相理解。Mia几番劝说Dollar回去看望沈涛,也是因为她最明白Dollar的痛苦到底来源于哪里。
虽说世俗的眼光让两人的感情充满了矛盾和不安,但他们给彼此的力量何尝不是一种让人感动的真情?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命运的波涛中起伏颠簸的一只小船,偶尔大浪袭来也会迷失方向变得破败不堪。然而,在前行的路上我们总会遇到一片可以停留休憩的小岛和陆地,即便短暂,但也是一方可以享受安宁和快乐的天地。
我想,贾樟柯的确想要表达人生中的苦痛无常,但更不愿忽略和掩盖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感情。
—— “《山河故人》是一部中国人的家庭史诗。”
这是电影在戛纳上映的时候,一位评委所给的评语。
诚然,《山河故人》中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贾樟柯所描绘出来的沈涛,张晋生,甚至Dollar,都带着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虚影。
电影一开头,主人公们说着一口土话,穿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服装,身姿自如地伴着一曲西洋味儿十足的《Go West》跳着迪斯科。那是1999年,时代变迁的脚步在逼近,而人们却浑然不知。
当镜头转到十五年后,一切都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飞机穿梭于云端,飞速发展的中国在经济上走向了世界的巅峰,社会和文化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发生变化的,是沈涛的人生。她离了婚,失去了丈夫和儿子,而唯一的旧友也在病痛生死之间挣扎。山河已然不是记忆中的模样,而故人也不再熟悉。即便现在的她穿着得体光鲜的衣服,烫着时髦的卷发,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代替了曾经的家乡话,她仿佛依旧和这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这种突兀,是个人面对时代的洪流碾压而过时的无力。她在送儿子离开的路上给他听一首老歌,何尝不是在对过去的时代、过去的自己做最后的道别?
当贾樟柯再次把时间轴转到未来,此时场景已经转换到了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而人物之间的对话也从普通话晋升到了英文。特殊的成长环境让Dollar不安、叛逆,而张晋生更是不知道该如何和儿子沟通,两代人甚至到了连语言都不通的境地。
身处异国他乡的张晋生虽然事业有成,却始终感觉缺失。亲人,爱人,朋友,他所熟悉的一切都随着时间离他渐渐地远去。变得陌生的不只是环境,也是他自己。
贾樟柯将这三个时间段处理得非常细腻,无论是从画面上还是剧情上。三段不同的语言变化其实也暗喻了人物对自我的身份认同问题:9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重要时期,而操着乡音的主角对于自我的认知仅是局限于脚下这片土地的;但到了二十一世纪,普通话的推广象征着地域之间流动性的增强,地方的界限也随着经济发展渐渐模糊;影片最后的英文更是突显了这个时代的移民潮,大量的华人离开了故乡的土地前往异国他乡定居,而他们的下一代成长在西方的环境中,对于自我认知是充满矛盾的。
时代变迁,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中国独有的飞速发展让社会日新月异,而身处于这个历史交汇之中的这代人面对生活时,始终是处于一种兵荒马乱,无从应对的状态。这种充满时代性的“慌乱”,正是贾樟柯想留在他的电影之中的。
写在最后:
《山河故人》是不是部好电影,我无从评判。但它的确是一部饱满深刻,意义非凡的电影,它里面充斥了太多复杂的情感,对于生活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审视了两个时代,从一代人的故事中探寻了时代变迁给社会、个体所带来的影响。
几度热泪,触动我的是影片所展现的一种人生的真相,一个充满颠沛流离、苦痛和伤感的真相。真相本身固然残酷,但人生中从来不缺少感动和温情。我们会面临时间的打磨,岁月的变迁,但珍贵的往往是曾经那些拥有过、经历过的美好,即便物是人非,也会永远珍藏。
如此,山河破碎,故人依旧。
去亲自看看这部电影吧,亲自感受贾樟柯一份独到的人生情怀。
你的山河何处,故人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