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边城》里的故事还要追溯到中学课文,只那么一段,无太多具体的印象,只记得有个老船夫,身边有个孙女叫翠翠,还有一只大黄狗。后来上了大学,几欲读起,又几曾放下,只因那时实在读不进去这平淡如水的文字,觉得它索然无味,既没有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也没有侦探冒险的惊险刺激。一直到今天,才又起了重读《边城》的念想,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用耳朵从头至尾聆听了一遍。之所以能够完整地听完,倒不是因为相较于大学那会心安定了许多,恰恰相反,这几日自从冰城回来,心绪便不太安静。白天忙于学习、科研,闲暇时打打球跑跑步,倒也比较充实。只是晚上回到住处,闲暇下来,便被纷乱的心绪笼罩,难以入眠。为驱散这闹人的烦恼,这才想起聆听《边城》的故事来。
开始。边城的山水因美丽的文字而跃然灵动。一座小山城,一条小溪,溪边住着老船夫,孙女翠翠,一只老黄狗,春夏秋冬守候着渡船头,为过往的行人摆渡。船夫的女儿早年爱上了镇上的一个军人,而身怀六甲。可这私情与军人的荣誉相违背。既然求不得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法,那就黄泉路上作夫妻吧,这位军人首先服毒自杀,翠翠母亲在生下翠翠后,也追随那位军官而去…唉,万水千山走遍,终究走不出因情而生的困境!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成长。老船夫封存了女儿的过往,只小心翼翼的呵护着翠翠的成长,生怕她走上母亲的路。日子如流水般悄然走过,翠翠在风日里成长,天真活泼,明慧乖巧,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一双眸子在青山绿水的滋润中愈发显得清澈,如水晶般透亮。这种天真无邪,不掺染尘世的纯净,印象中只在西藏遇见过一次,那也是七年前的事了。七年前本科毕业,和朋友去西藏游玩。在拉萨去日喀则的一个路口,汽车少作停留,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拄着拐棍先行下车,后面跟着一位小女孩,约摸十一二岁的光景,脸色略黑发红,背着一个和她身行极不相称的大袋子,爷孙俩下了车稍作停留。此时有些高原反应的我刚缓过劲来,当时阳光明亮,透过车窗,看到了一双略显羞怯不染世事的明亮眼睛,如同冰雪中的雪莲花不沾一丝纤尘。随手便隔着玻璃拍了一张照片,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游走,各类事物的缠身,这张照片也不知封存到了何处…长大成人后,你我或许都有如影随形的空虚和孤寂,此时好像含着两个部分,一个在外在的生活里打拼,一个在深藏的灵魂里游弋,只是再也无法内外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