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写作成长营,7月1日。
越长大越觉得“说话”不易!
说话的功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世界各地的人、无论受教育与否、均可流利的说着当地方言。这是容易的。
难在说出的话里面是有情绪的:是让人喜悦、振奋,还是心塞、义愤?是往上托举,还是向下打压?是让人五脏六腑都熨帖,还是让人毛发都竖起来?是让人回味与想,还是走过的路寸草不生……
说话有时需要取舍和勇气:能恰当自如的表达自己吗?敢说“no”、合理的拒绝保护自己吗?
年少时的我喜欢“直抒胸臆”,和别人异同或是不认可,会立马当面说出来“辩论是非对错”。其实谁不是心有千千结、心念百转了。别人不想知道对错、也没有对错、只是想“被倾听”。
现在的我正在学习“闭嘴”,向着“不评判别人,也不被别人的评判影响”去做。思想不在一个层次的、不参与讨论。和人交谈也是多听少说:自己的思想说与不说都是自己的,去倾听别人,发现别人身上己所没有的智慧。
前几天吃早餐,遇见一位带着两个女儿的妈妈,店老板表扬她的两个女儿真乖、不闹!这位妈妈有些得意,说:“她们不是跟谁都乖的,跟除我之外的人都很调皮,只在我面前乖。我是谁呀!她们敢吗?以前我姐的女儿不听话,假期就交给我,调整得服服帖帖……”
我在隔壁桌吃早餐,望了她一眼,面部线条僵硬、充满戾气。一幅就是天王老子的派头。我只听到了关键词“强势掌控”!
我没有好心的去和她聊“育儿”。她才是最适合做她女儿妈妈的人,不求不助。如果她沉浸在自己的经验中,没有认为不妥、没想过要改变,那是唤不醒的。
隔桌我感觉到了寒意。心想:女人呀,你即然这么“厉害”,让孩子闻风丧胆。干嘛不把这精气神儿用来折腾自己呢?折腾出精致的仪表、得体的穿着、有致的身形、有趣的谈吐、生动灵魂,把自己折腾得像块“磁石”、吸附各种美好?
对家之外的人,倾听、不评判、随喜。关系近一点的,会表达一下“我信息”,估摸着回应情况,适可而止。
家之内,才是真正的修行场。
面对孩子在学校、社会发生的状况,我下意识的“纳入我的体系”,朝着我的思维方向走。近来对“正向引导”有些感触,或者说内化成我心里的种子了。
上周五大宝踢足球,我带了盒饭给小宝在足球场吃。小小的人儿盘腿坐、抱着大大的保温盒吃饭,样子有点滑稽又可爱。两个熟悉的叔叔也过来看他吃饭表扬他。得了表扬干劲足、吃撑了。周六、日进食很少才调整过来。
以前的我会说:“吃饭是自己的事情,能吃多少就是多少,不用在乎别人的目光。”
硬棒棒,估计还无效。
现在我对小宝说:“叔叔们觉得你抱着保温桶自己吃饭,好独立又可爱,他们表扬的是你独立吃饭的这个行为,跟吃的多与少没有关系。吃多吃少是由你自己决定的,是由你的身体感受决定的。”
双休日和大宝闲聊,说三年级是个分水岭、上课需要更加的专注,整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学校的学习最多只占人生学习的40%,如何把控、把它纳入人生学习的版图?我们带着这样的思索去学习。
大宝沮丧的说:“我不知道该怎样才能专注,我看见老师的评语了,说我上课不专心。”
我:“嗯,宝贝,我知道你的老师认真负责、观察入微,我想她说的是观察到的客观事实,是部分现象。宝贝,读书是要靠效果的。而且每个人学习方式都不相同。有的孩子学习要“看到”,有的孩子学习要“听到”,有的孩子学习时身体要“运动”。最终把知识点掌握了就行了。你二年级比一年级进步很多了,回家作业,你的知识点基本上是掌握的,如果上课不认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虽然会有错题、那是没有吃透。认真完成作业和测评,有好的反馈给老师,那老师就明白:哦,原来他都弄懂了。”
和老师站在同一个方向,肯定积极的解读老师,把老师的教育力量纳入孩子终身的教育轨道。这是我的“条件反射”。
面对家里的成人,我没有这样的耐心。真是奇怪:我认真慎重的对待孩子的事情,却不愿意为成人间的事情费心神。“用对待成人的方式对待孩子,用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待成人”,我完全是反过来的。
对待孩子,我直接、真诚、信守承诺。孩子回应的也是“一目了然”。成人好像都分裂了,说一套想一套的“口是心非”,我又傻又懒,不想费心力去“猜”、去“哄”。
于是,家里的成人,把不愉快倒向我的时候,对不起,姑娘我也正累着、烦着、压力着,这情绪球我接不住,弹回去。成人真是个怪物,有了真实的不愉快、没有能力直接说出来!在胸腔里酝酿“变异”,包裹着冠冕堂皇的外衣、发泄出来。
情绪没有好坏对错,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好好说话”的能力?越是抗拒它爆发的越剧烈。
看见它、接纳它,不评判、让它自由的发生,自由的来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