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博弈论课中涉及到经济中的一个经典模型:海盗分金模型,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分享给大家。
一、先介绍两个概念:海盗分金、双盲实验
海盗分金模型
海盗分金模型是经济学也可以说是博弈论上有名的案例模型,是说5个海盗抢得100枚金币,他们依次提方案:首先由海盗1提出分配方案,然后5人表决,投票要超过半数同意方案才被通过,否则他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接着海盗2再提出分配方案,表决,依此类推。
这个模型假设海盗都是严格的理性人,即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推导一下。没有思路的可以提醒一下,使用逆向归纳的思想。
答案: 分配方案为(97,0,1,2,0)或(97,0,1,0,2)。
海盗分金的双盲实验
现实中的模拟海盗分金实验,即给一对受试者10美元,让受试者决定对10美元的分配,由一方即支配者提出分配方案,若另一方接受对方的分配方案,则按分配方案进行分配,若不接受,两人均没有收益。大家可设想一下如果你作为受试者,你会如何进行分配?
目前研究的结果为:大多数的受试者会给予对方按4~6美元。但是按照理性人假说考虑的话,对方得1美元也要比得0美元要好,因此海盗分金的实验在社会中进行是不符合理论推导的,但是正是这种行为人的不理智,才促进了行为经济学的诞生。行为经济学打破了以往经济学分析的一个前提假设,理性人假设。通过进一步考虑和分析行为人的行为和心理,来对现实的行动对出分析和解释。
如果对海盗分金模型的实验条件进行进一步控制,就又产生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通过设计双盲实验,即在海盗分金的双盲实验中,研究人员对实验条件进行了稍微的改变。
双盲试验,是指在试验过程中,测验者与被测验者都不知道被测者所属的组别(实验组或对照组),分析者在分析资料时,通常也不知道正在分析的资料属于哪一组。旨在消除可能出现在实验者和参与者意识当中的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
我们知道在模拟海盗分金实验的时候,受试者之间都是彼此面对面或者有一定程度的交流,双盲实验是让受试者隐藏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具体做法是,进入封闭的环境,金钱也用真假钞混合,即双方都无法知道彼此的身份,对方在接受你给出的金钱时,也不知道具体的金额,因为假钞的手感和质量与真钞一样。这样实验进行下来,发现一个有趣的结果:
大多数受试者选择不给对方或者给对方很少的一部分,0~1美元。
二、海盗分金模型的现实意义
海盗分金和海盗分金的双盲实验,在现实社会中又意味着什么?
在海盗分金的社会性实验中,是否设置双盲,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即便是陌生人,只要给予双方交流的机会,就会对双方的行为产生“不理性”的影响。这个实验中的双盲在某种程度上好比社会规则。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社会中一旦没有规则的约束,人就倾向于无限地自私自利。与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假设非常接近。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产生一点疑问,理性人的存在是不是合理的??
换一种角度思考,导致这两个实验结果不同的更直接的原因,是一种社会关系中的人情。面对面交流,就会散发出一种气场,一种活生生的人气。或许这就是人为何是社会性动物的原因吧。
思维再飘散更远一点,联系到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零售模式问题,似乎也可以作为一种解释。无人商超的兴起,在未来会不会对实体企业的经营模式造成根本上的冲击。未来店铺的经营模式应该偏向于什么?未来的无人超市真的可能会大范围推广吗?在技术上或许可以实现,但是在情感上,实体店铺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它能提供更加人情化的服务,购物不仅购买的是商品,更是一种服务。这里的服务范围应该扩展到交流,沟通甚至只是人自身所特有的气场。
PS:本来写这个小文的目的是想说明红包效应和亲密关系中交流的重要性,结果写着写着就跑偏了。果然还是应该多写,不能只停留在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