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春天,我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农村,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靠种地维生。小时候是一个农村放羊娃,做梦也没想到会成为法学硕士,并且在市委办公室为人民服务,经营自己幸福的家庭。
我的人生就像竹子,每天都在努力生长,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一、十年寒窗到象牙塔:向下扎根,持续努力
一个贫苦农村孩子是如何通过努力学习而改变命运的?
我永远记得爸爸意味深长的那句话:“天下万事好,唯有读书高,在农村,唯有读书是走出山村最好的出路”,我有一个梦想刻在脑子里:我一定好好学习,我要读大学。
小时候,每天看着爸妈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地里,汗浸湿了衣服,累得直不起腰。在父母辛勤劳作中,我学会了勤奋和坚持。
平时放学后,假期里我会跟着父母下地干农活,割麦子、掰棒子、种庄稼,撒化肥等等,所有的农活几乎都会干。我们在一个小山村,山上常年缺水,吃的水都是去隔壁十里地的村里用小车和水桶推水吃,更别提种庄稼得去河塘里担着水去种。
夏天麦子熟了,在那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我跟妈妈早晨三点多就起来割麦子,夏天八点多天气就开始慢慢热起来,这样到八点我们就能割好大一片麦子。割完麦子就开始种玉米,种玉米就得用小推车推着去种,山地都是一路上坡,我妈妈推着车子,我就在前面用绳子拉着车,小小的个子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每年夏天我都晒得黝黑黝黑的,像个假小子。
平时我们放学后就去放羊,假期里会把羊群赶到山上,这样可以有时间在山上找个树荫看书学习,平时在烧火做饭的时候就在灶台下看书背课本上的知识点,即便这样我们依然觉得很幸福。
那时候我以全校前几名的成绩考上了我们市最好的高中,但是因为没钱,妈妈说要不就放弃吧,但是我对知识对大学的渴望极强,因为父亲说过,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我自己走着去了十几里地之外的学校, 拿着录取通知书去校长办公室,我说明了家庭情况,让校长帮我想办法读高中,因此我争取到了减免学费的名额。这样就如愿以偿的来到了高中学习。高中三年,每一天都拼尽全力去努力,只为考上大学走出山村。
在那个简陋的农家小院里,我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那是希望的火种,知识的火焰。我带着家人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踏上了通往知识的旅程。
回望十年寒窗,这条路并不轻松。或许我会遍体鳞伤,但我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力量,持续努力,坚韧不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曾经的那些奋斗经历虽然已经远去,但是根植于我心中,当时时警醒,常常自勉。
二、三个月考上硕士:坚韧不拔,永不放弃
大三期间,我开始准备硕士入学考试。随着全面进入备考阶段,我身上的压力陡增。
开始我报的北京大学的法学硕士,北大不指定书目,所以18岁的我坐了一晚上绿皮火车去北京大学,找北大法硕的同学去咨询参考书目。北大校园很大,第一次去,竟然找不到法学院的小白楼,一路上多次问同学,因为不是一个专业,所以大家也不知道。几经周折,跨越了整个校园,终于在下午找到了法学院的宿舍楼。
2008年的时候北大宿舍楼就要刷脸进,我没法刷脸,只能跟着别的同学一块凑个巧进去,然而偷偷溜进去也被宿管阿姨的火眼金睛发现,得亏我提前有准备,把随手准备的一袋水果给了阿姨,我说我今年要考研究生,上去找同学咨询点考试书目,阿姨特别好,竟然答应让我上去了。
洗手间遇到一位小姐姐在洗衣服,正好是研一的学姐,我拿出小本本边聊边记,不愧是北大的学子,那语言流畅度,我们愉快的交流了一个多小时,学姐还跟我说要怎么复习。就这样我带着愉悦的心情回到了山东我们的学校。
但是复习了几个月之后,父亲突然去世了,带着悲痛处理完家里的丧事,安抚好我的妈妈,我回学校继续准备考研。一方面是内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北大硕士高昂的学费,这时候我如果再继续考北大,我的学费无法保证了,一年一万八千块钱的学费,我妈妈没有这个能力供我,所以我得选个公费的学校去读。就这样我放弃了考北大的研究生。
11月份马上报名了,我突然更改了学校,就这样最后三个月的时间,我努力学习新的学校要考的科目,对我来说,除了信心上的不足,还面临着时间的紧迫。我的学习方法既简单又粗暴,就是拿着备考教材直接背诵。背到什么程度为止?当时,只要一看到题目,就能不假思索地写出答案。
学校操场附近有一处凉亭,那里成了我备考的“宝地”。每天,当学弟学妹们匆匆奔向教学楼,我却在人群中逆向而行,前往自己的主场。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在户外背书渐渐成了一项“极限挑战”。我常常背着背着发现,双手已经冻得失去知觉。
因为时间紧迫,一般情况下,自己每天早上五点开始复习,到了晚上十点自习室关灯我才会“收工”。有时候背累了,就找一间安静的教室刷一刷英语题和政治题。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次上岸。也许是太渴望成功了,距离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我内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那是2019年12月初,我忽然发现很多原本早已背熟的知识点竟然全忘了,当时整个人都慌了。关键时刻,老师和同窗好友纷纷主动帮我减压,陪我渡过了难关。
2020年4月,考研国家线公布,我的成绩是384分,比国家线高出31分。就这样我考上了山东财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如果问我成功的秘诀,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持续学习,永不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奇迹,持续地努力,终究会有收获。
三、四年扎根基层:持续学习,奋力拼搏
毕业后,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满怀一腔热血,想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大干一场。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记得2012年8月2日,我接受完组织的培训,去乡镇组织室报道时,低矮的镇政府小楼,布满蜘蛛网的宿舍映入眼帘,与大学校园及宿舍的那种落差感瞬间袭上心头。但我坚定的相信,农村是施展年轻人才华的地方,农村将来会因我们这些优秀大学生的扎根奋斗而旧貌换新颜、大放异彩,然后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我就把熟悉村内情况、摸清民情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走访中,一些村民的家庭居住环境让人心痛,有的老人自己一个人住,家徒四壁;有的家庭因病致残异常贫困;有的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缺少父母关爱。在走访过程中,我都一一地进行了了解和记录。经过日复一日、风雨无阻的3个月的走访,我摸清了站北村10个小组1095户的情况,并为站北村建立了全村村民的电子档案,帮助村委做到全村家庭情况“一口清”。
“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是我开展各项工作的主战场。晚上我主动了解村里情况,梳理好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事先做好功课,做到“有备而下”;白天我带着问题走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研报告,做到“问需于民”。
每天在工作之余,我都挤出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早晨五点到七点两个小时背背英语,听听专业课程,晚上进行总结复盘,沉下心来看看《毛泽东选集》,看看胡乔木老先生如何写文章,看看温铁军老先生的《农业1.0-4.0》《八次危机》等书籍,从伟人和前辈们的著作中汲取营养。每年我挤出的学习时间约为1300多个小时左右,既然生命的长度我没法去控制,那我就不断地拓宽生命的宽度,加深生命的厚度。
我也切切实实用我的所学帮助了村民。特别是在站北村建筑工人意外坠亡案件中,因死者家属与建筑公司就赔偿数额存在较大分歧,多次与建筑公司负责人发生激烈冲突。当我了解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连夜查询法律条文,咨询我的律师朋友,想尽办法帮助村民争取赔偿款。当时从两方面着手展开工作:一方面,从法律角度尽力为死者家属争取最大利益;另一方面,从人情角度让建筑公司尽快赔偿。最终双方在法律援助中心签订了调解协议书,为死者家属争取到138万的死亡赔偿金,当时在整个肥城市是最高额的一笔赔偿金。在这件事情之后,当地村民经常打电话向我咨询法律问题,我都一一耐心解答,为村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因我在工作中的优秀表现,2015年组织授予我“肥城市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2016年授予我“肥城市科技宣传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基层的历练,让我在“摸爬滚打”中懂得不管遭遇什么样的苦难,我都坦然接受自己的境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持续学习持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人生。
写在最后:
天下万事好,唯有读书高。父亲的话至今影响着我,让我像竹子一样向下扎根,持续学习,向上生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果你觉得自己付出了努力,但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收获,那一定是因为你找错了方向,或者努力还不够的缘故。如果你也能够拥有持续学习的精神,那么成功于你而言必然是早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