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能够被称为好基友关系的那是有很多啦,但后来反目了,还用写绝交书的方式反目的就不多了,能够把绝交书写的流传千古的首推应该就是“竹林七贤”中嵇康写给山涛的那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了吧,那么这对好基友是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后才导致了后来他们绝交的呢?本期我们就来探究一番。
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就先来说说这个嵇康。据史书记载:嵇康生于公元223年或224年死于公元262年或263年,字叔夜,今天的安徽省濉溪县人,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
老爸嵇昭在曹魏时期官居治书侍御史,但他的这个老爸在嵇康很小的时候就离世了,聪颖的小嵇康是在母亲和哥哥的抚养下长大的,自小便酷爱学习,博览群书,学习了当时的很多技艺,诸如:书法、绘画、音乐等,犹善操琴,同时还兼善打铁。
但与此同时嵇康也受到那时崇尚老庄之学的影响,成年后的嵇康更加喜爱道家的玄学。与有着共同喜好的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时常在当时山阳县的一片竹林里开派对,肆意酣畅,时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嵇康是竹林七贤中综合才华和声望最高的人,他为人性情豪放,行为散漫,有着一副从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所谓玄学是在汉代儒学(经学)衰落的基础上;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玄学即“玄远之学”,那时的玄学家大多都是是当时的名士。诸如: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等。他们也大都崇尚自然,反对礼教,不修边幅。
成年后的嵇康不仅才华出众而且长得是一表人才呀,时人评其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一个十足的大帅哥、型男。
虽然家贫,但因才貌双全,后被曹操的儿子沛王曹林看重,娶曹林的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拜拜郎中,而后升任中散大夫,后人多用嵇中散称之。
但几年后,当时的政治格局变天了,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发动了历史上所称的高平陵之变,政变成功后控制了整个京都洛阳。从而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至此,嵇康对仕途再也没有了所谓的兴趣。
为了躲避权臣大将军司马昭的征召,多次跑到外地躲避起来,而后竟在自家门前的大树下干起了打铁的力气活。话说有一天,自小就不讨嵇康待见时任司隶校尉的钟会突然造访,一看嵇康正在袒胸露乳聚精会神的打铁,一副好像当他是空气一样的神态。
于是乎,这个钟会就气不打一处来了,你跟我装酷是吧,我比你还酷,钟会也装起了若无其事的样子站在一边,过了一段时间就转身要离去,这时嵇康突然对钟会说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毕竟是钟会呀,那也是个智慧满满魏晋时响当当的一个人物啦,只见钟会回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虽然从这次的对话中,钟会在气势上并没有落在下风,但毕竟没有得到嵇康的坦诚相待,因而,致使钟会对他的怨恨更加坚深,这也就加重了钟会要置嵇康于死地的砝码。
也就是大约在这个时期,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嵇康接任他的职位。原本嵇康对司马氏独揽朝政大权的做法就非常反感,此前对朝廷的屡次征召一直都没有出来做官。
所以,当他知道山涛上书举荐自己时,处于本能的反应,先是拒绝,而后又写了封信把山涛大骂一顿,说要与其断绝往来。这封信就是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文中内容我们节选几句: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通读全文我们不难看出,嵇康是以老庄崇尚自然为论点来说明他本性就不愿出仕,同时也指出了人的秉性各有所好,阐明了自己是一个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的人,入仕为官是不能勉强的。
与此同时这篇文章也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如此的不把司马氏放在眼里,这就无形中又增加了司马氏对他的记恨。但因嵇康的粉丝量惊人,不好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他怎么样。
所谓不怕贼抢,就怕贼惦记。人生立世,总会有交往,这交往的圈子当中难免会有事情发生啦。话说有一天,嵇康的一个好朋友吕巽一副慌里慌张的样子跑来找他,各位你道什么事情,嘿嘿,龌龊呀,原来是这个吕巽因贪恋弟弟吕安老婆的美色,竟然趁着弟弟不在家,把弟弟的老婆给奸污了。
这还了得,知道结果后的吕安自然是不能忍受啦,准备到官府告发,此时的这位强奸犯吕巽同志慌神了,这要是到了官府,结果就可想而知啦,那可就是一时间的快活,换来的是终身的折磨。
于是乎,就跑来找同样也是吕安好朋友的嵇康出面调节,嵇康可能是考虑到因和二人的关系都是比较铁的,也就答应给他们调解一下,随后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诸如你们本是兄弟,家丑不可外扬,如果真的去报官了,那就是家破人亡啦,如此一来,这个吕安经嵇康的此番一分析,也就同意了。(还真是人如其名“安”)
狗血的是,被色迷了心窍的吕巽在尝过了甜头后,竟然要置弟弟吕安于死地以达到长期占有弟媳的目的,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倒打一耙,到官府告吕安不孝。这事情就自然要扯开了,接下来的结果就是,嵇康因涉足调停之事,被钟会抓住把柄投入监狱。
钟会为了搞死嵇康,自然是先向此时的权臣司马昭添油加醋的渲染一番嵇康诸多不轨的言行,诸如:“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原本就对嵇康有了怨恨的司马昭经此一说也就欣然同意了。那么钟会为什么说嵇康是卧龙,我们还是从他的诗文中索窥吧。
述志诗 其一
潜龙育神躯,跃麟戏兰池。
延颈慕大庭,寝足俟皇羲。
庆云未垂降,槃桓朝阳陂。
悠悠非我俦, . . . . .。
既然判嵇康为死罪,那吕安的罪也就只能做实了,结果就是二人同判死罪。而后虽然有众多粉丝来给他请愿,但此时的钟会和司马氏怎会罢手。嵇康其实在被关入大牢的那一刻就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的结果是怎样的,在狱中对他自己人生的过往进行了一番梳理,从他的一首《幽愤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一些无奈和怀才不遇之感。
幽愤诗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
哀茕靡识,越在襁褓。
母兄鞠育,有慈无威。
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 . . . , . . . .。
从嵇康一生中的文学作品来看,这首《幽愤诗》是他非常重要的作品,我们从这篇诗文中可以看出嵇康的个性和思想的脉络来源。不可否认的是,魏晋交变之际是我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几个时期之一、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有太多的思想上无法接受政权转向的知识分子朝不保夕,随时都会有生命之忧。
在诗文中,嵇康对自己人生做了一番回顾,首先对青少年时期旷达个性的形成做了一些梳理,慨叹青年时期的思想对后来人生的重要影响。对结交朋友的不慎和不查,最终导致了此次的入狱,同时又对实现人生志向和安身立命之间的诸多矛盾进行了剖析,抒发了有志而不能如愿的无奈和幽愤,最终只有选择避世和隐逸。
随后把一双儿女既没有托付给自己的哥哥,也没有托付给同为竹林七贤的好基友阮籍和向秀等人,而是托付给了已经绝交的原好基友山涛,并坚定的对自己的儿子嵇绍说道:“只要你的山伯伯在,你就不会成为孤儿。”
嵇康临行刑前,神色淡然的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后,从容而死,时年仅四十岁。此前,琴曲《广陵散》他没有外传,因而成为了绝响。对于嵇康人生遭遇的不公,后来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一首《杂感》的诗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诗文节选如下。
杂感
君子防悔尤,贤人戒行藏。
嫌疑远瓜李,言动慎毫芒。
. . . . . , . . . . .。
吕安兄不道,都市杀嵇康。
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
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
使我千载后,涕泗满衣裳。
那么和嵇康同为竹林七贤之一,先是好基友而后反目的山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还是一个伪君子?非也非也啊。
据历史记载,出生于公元205年的山涛,字巨源,西晋时的河内怀县人。父亲做过县令,但在山涛幼年时,他的这个县令老爸就去世了。因而,小时候的山涛日子过得是很贫穷的啦。
这也就养成了他淳朴善良的品行,少年时即有器量,表现出了和同龄人卓尔不群的性格。喜好老庄”,学问上很有见识,时常受到当地很多德高望重的学者的器重。为人恬淡,才华不外露。
在“竹林七贤”中山涛是最年长的,而且嵇康、向秀是最早和山涛相识的,而后又和阮籍等人相识,因此,山涛实质上是竹林之游的实际组织者和人事核心,他们活跃于竹林的时期正是政治上王朝更迭风暴的前期。
从他们的政治倾向来说,都是亲魏的,他们在实质上不只是一群只爱清谈的文人,相反,他们在政治上有着积极的目标,而背后也有着一股鲜明的政治力量。
有着理想和抱负的山涛直到四十岁时才在郡里当上了主簿、功曹之类的小官,后来被调往京城任礼部尚书。当时魏帝曹芳年少无能,朝政大权被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把持。
他们俩明争暗斗,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以达到消灭对方,独揽朝政大权的目的。山涛对这一切看得很清楚。他知道曹爽太过骄横鲁莽,最终必定会败给足智多谋的司马懿,可他却并不想与司马懿为伍。为了避开这场政权之争,他平时基本都待在家里,几乎不和其他官员来往。
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成功夺权后,山涛也和嵇康等人一样,对司马氏采取了归隐不问世事的态度。但政权的更迭对于山涛和嵇康来说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嵇康的夫人是曹家的人,而山涛和曹魏却几乎一点关系也没有,有的只是做了几年一丁点大的小官而已。
因而在而后的司马氏集团的几次征召后,考虑到不可能长期的对抗也就再次入仕了。山涛原本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而后得到了屡次的升迁。同时他也非常清楚司马氏集团对于反对他们的人会有着怎样的结果,因而才有了因举荐嵇康而绝交的事情发生。
对此,山涛非常了解嵇康,知道他性格直爽,所以对此并不介意,由此山涛深知嵇康的结局是在所难免的啦,因而发生了前面所提到的嵇康被杀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此时,山涛向朝廷举荐了嵇绍:“虽然他父亲有罪,但与后辈无关。嵇绍才华横溢,德行如一,应该予以任用。”
因为毕竟嵇绍的父亲是死于司马氏之手,司马炎不得不有所顾虑。在经过慎重的考虑后,最终司马炎接受了山涛的建议,令嵇绍任秘书丞一职,辅佐朝廷掌管图集。嵇绍和他老爸嵇康是正好相反的,对于司马氏的忠诚是绝对的,后来在八王之乱中为了保护痴呆皇帝司马衷被司马颖的部下杀害。
官场毕竟是官场啦,总会有风波的。当时有个权臣叫贾充,因为积极参与了司马炎的篡魏登基,因而得到司马炎的重用,但此人毕竟是靠投机取得的高位,诸如谋取私利,拉帮结派的勾当就免不了啦,山涛自然和他就不会走得很近,可以说在心里压根对这位贾大人是不屑的。
此人看到因山涛举荐而被任用的官员非常多,心里的阴暗面也就开始放大了。心想你山涛举荐的人越多,你的朋友圈的实力就越大啦,如此一来,对我的威胁那就自然要增加了。
于是乎,贾充为了增加朋友圈的实力,处于在选官这个职位上一定要有一个自己心腹的想法,就在司马炎面前将其心腹陆亮吹得天花乱坠,夸他为人正直,大公无私。举荐陆亮和山涛一同担任选官的职务,贾充对于司马炎来说那可是功臣呀,所以对这位陆亮没有任何考察也就应允了。
但山涛在得知陆亮也担任选官一职,并且是贾充举荐之后,立马就给司马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司马炎却没有接受。哪知,没过多久,这个陆亮还真就因为贪赃枉法,收受贿赂被革职查办了。
后来,有个鬲县县令袁毅在任职期间大肆搜刮民财,害怕民众告发,为了寻求保护伞,就经常向朝中的诸多大臣们行贿。山涛也自然在他的送礼名单上了,他给山涛的行贿是一百斤丝。
智慧满满的山涛为了不让同僚看出自己的不同,于是便不动声色地把丝收了下来,但千叮万嘱地让仆人将丝封存好,任何人都不能动用。
不久,袁毅案发了,朝廷很多大臣都因为他而受到牵连被询问。当查办此事的官员问到山涛时,他立即派人将早已封存的那一百斤丝全部拿出来,只见装丝的包袱上全是灰,里面的丝从未被用过。
在吏部为官二十多年中,山涛可谓是慧眼识英才的第一人,由他所举荐的官员不计其数。每次举荐人才时,他都会对所举荐的人才做出评价,而这些人为官后的表现基本都同他的评价相吻合。
由于山涛在这一方面的能力,人们便把山涛举荐人才的奏章叫做《山公启事》。山涛的识人和鉴别的超强才能被后来的唐朝大诗人诗圣杜甫在一首诗中引用,诗文如下:
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韦韶州
选曹分五岭,使者历三湘。
才美膺推荐,君行佐纪纲。
佳声斯共远,雅节在周防。
明白山涛鉴,嫌疑陆贾装。
故人湖外少,春日岭南长。
凭报韶州牧,新诗昨寄将。
山涛一生为官清正,世人多给予好评。竹林好基友之一的王戎曾赞叹山涛:“山涛就像未经雕琢的玉和未经冶炼的金一样。人们往往欣赏玉和金光彩夺目的外表,却从不曾真正了解璞玉浑金内在的高贵质地。”
在司马炎执政后期,因沉湎于声色享乐,导致了各派之间为了利益经常争斗,山涛曾多次向司马炎讽谏,但沉浸在享乐之中的司马炎终究没有改正。
山涛为了把他们之间的争斗给国家的危害达到最小,时常奔走于各方,让势力达到平衡。后司马炎因山涛对国家的贡献,升授山涛为司徒,位列三公。
山涛可谓是魏晋时期气度第一人,据《世说新语》上记载:相传山涛和阮籍、嵇康三人初次见面后就非常投机,时间一长,山涛的老婆开始感觉到他们三人的关系有些非同一般,于是就问山涛是什么情况。
哪知在听完山涛的回答后,立马对山涛说道:“从前僖负羁的妻子也曾亲自观察过狐偃、赵衰,我也想看看他们,这应该没有问题吧?”于是乎,某一天,山涛就邀请了嵇康和阮籍二人来到家中,并遵照妻子的要求留他们过夜。
山涛的老婆在屋外静静观察过这两个人的言行和举止后,径直的对山涛说道:“ 你的才智和情趣比他们差得太远了,你只能以你的见识气度和他们交朋友啦。”待听到此番评价后,山涛不无诧异的看着眼前这位早已经是妻子的女人,点赞说道:你看的真准,他们俩也是认为我的气度是胜过他们的。
山涛在人生处于低谷时没有彻底绝望过,在人生处于顺境时更没有不知节制。晚年的山涛深知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天道,曾多次上表辞官归隐,但都被司马炎以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为由而没有批准。
公元283年,时年七十九岁的山涛去世。一个对国家和人民都做出贡献的一代清官,那么作为好基友的嵇康为什么还要说他的不是,并且还要采用书信的方式绝交呢?
通过二人的人生经历我们不难分析出,其实嵇康此绝交书的目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山涛绝交,而是借对山涛举荐他为官的鄙夷来抒发对黑暗时局的不满,进而借此向司马氏表明他的政治态度。
其实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他并不是真的对仕途没有一点兴趣,嵇康是“七贤”的精神领袖,出身寒门,但与魏宗室通婚,在此境况下,他只能对司马氏采取拒不合作的态度。
因而成为了“竹林七贤”中思想最为激烈的斗士,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薄汤武周公,毫不留情地攻击司马氏提倡的虚伪名教。然而,最终导致他被杀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极为矛盾的性格。
嵇康矛盾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以庄子为师,追求遗世放达。另一方面却又刚肠嫉恶、轻肆直言,为当时社会所不容。嵇康被牵连入狱以至被杀,就是他的激烈思想和刚直个性导致的结果。
而山涛和嵇康又不同,原魏氏政权和他没有过多的牵连。山涛之所以冒着被嵇康羞辱的风险也要举荐嵇康的实质是为了嵇康家族的未来,在这一点上,山涛和嵇康二人从心底来说是都明白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嵇康临行前没有把儿女托付给其他人而是托付给山涛的原因,因为嵇康更清楚,他的儿女不可能再和他一样了,他们还要有他们的未来。阮籍也是归隐的,不可能对儿女未来的入仕有帮助,只有山涛是最能给他们想要的未来。
无论是嵇康和还是山涛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都是货真价实的魏晋风流,所谓的魏晋风流,除了源自骨子里的那种贵族式的诗意人生,更或是那股不顾一切坚持的劲头,不论是世俗如何的乖舛,都不会真正改变他们那源自心底为之笃守的坚持。嵇康的高洁放任,山涛的雅量恢宏,都是对魏晋风流的最佳诠释。
魏晋风流
轩辕
任诞玄谈两不离,
道儒酒药各相依。
今朝可有真名士,
骨里风流似阮嵇。
文: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