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书要读懂,必是精深。
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写到:夜读《西游记》,悟出“取经唯诚,伏怪以力。”
他对小妹说:“兄读书缜密,细致,常作以笔记强加记忆。只有如此,方深知书中的情义,这道理有人往往不信,想用到时方才醒悟。”
看到此处,临风而叹息。我年少爱读书,这是好习惯。但浮躁取巧,没有精读,走马观花,看山望景,结果书知道的多,与朋友谈起往往引以为傲,几乎都看过,实质是只知文章皮毛,作家风格没有领会,作品精华并未汲取,佳词妙句尚未记住,提笔写字作文,脑子空空如也。
和一个朋友谈起共同喜爱的书,发现他把读的每本书的精囊要句都记在脑海里,提起来口出莲花,而我只知道个大慨,想说却是语塞。原认为他有过目不忘本领,后来发现,此人读书很是认真,读生涩难懂的崇祯版古语名著,字斟句酌,遇到生僻字如小学生一样查字典,蚂蚁般大小的眉批拿着放大镜仔细揣摩。
但凡做事,必成于精进。名家笔下生花,都有读书习惯,也必是精读。席慕容读书,一本书,一摘记,一句话,竟能悟出感动。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扶桌细抠,一字一句全不放过。英国作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读一本好书,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读的有价值,通读、细读、反复读。为装潢而读书是自欺欺人,读书狼吞虎咽哪能学其精髓?
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一文中,详尽地教诲,亲身地比例,告诉我们如何读书。他写到:
“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等等,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但是,切切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便会知其风格如何形成。”
贾平凹教给我们的读书方法,不妨加以领会:
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字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就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然后,你就会真真正正的爱上这本书了。
我们每天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身边人路过匆匆忙忙,会叹息,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但既然想要读书,说到读书,还是静坐一隅,品一茗香茶,或是吞云吐雾,或是披头散发,此时没人笑你,因你正在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