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如何教育组织中的个体?
从失败中学习——非常好的逆向思维的观点
领导力是认知现实的能力。——职业人:碎掉,重建,即是成长的关键。
梁宁在论证的时候有一个隐含的假设——你的领导是对组织实现价值最大化更有帮助的人,他的决策更贴近客观事实和组织利益。梁宁目的也是围绕如何教育个人,实现组织最大化的目标。
对个人来说,缩小主观和客观差距是成长,前提正确。但融入组织,主动破碎的行为值得再次审视,可以思考两个问题。
1.领导的决策更贴近客观事实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到事实并非如此,地位不是绝对智慧的象征。但很多组织上领导认为合理的决策,一线的员工往往会发现显而易见谬误。
芒格给出的解答是——不要为你不敬佩的老板工作,敬佩即承认对方的智慧、承认对方认识问题和规律比现阶段的你更具理性。
2.如何解决和应对个人利益和系统利益的冲突?实现个人最大增值?
刘爽提到:如何对待具备组织需要的独到能力和经验,而态度意愿却不MATCH亦不愿改变的员工。在组织的眼里,这样的人其实就是阶段性工具的角色。,在一个阶段中付出足够酬劳,把对方的能力和经验这些营养成分,吸取入系统分配给骨干,而之后就不再需要这些系统的肥料了。
同样,个体应对冲突的最好方式——增值自我。借助公司公司的平台发展和完善自己,把在公司的从业经验看成自我增值过程中阶段性学习的产物。
刘爽:如何实现组织的最大价值?
关于领导力:她理解的领导力其实是三个东西:选择喜欢的事,选择喜欢的人,以及认知现实的现力。
在梁宁文章里,着重对第三点大篇幅的展开,却没有阐述个人应该先选择喜欢的事和人,是否意味着:阿里目前组织中需要的大部分个体需要被灌输的是服从适应观念。以企业的利益为先,而非去鼓励个体的自由发展?或者,企业hr只能负责筛选适合的人,选择喜欢的领域和领导者是求职者事前就应该做好的功课。
关于组织行为学:梁宁说:好的组织是个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这样的组织的特征是具备三个能力:把人同化的能力;主动碎石的能力;分配养分的能力。
把人同化的能力,即组织的驭人之术,这里在梁宁的文章里展示的很明白了。
主动碎石的能力,就是组织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自我调整的能力。感觉这一部分应该是很核心和关键的心法,很遗憾没有看到展开?即解决查理芒所说的:企业获得的规模优势和大规模组织劣势(如官僚作风,高层失控等)互博问题。
分配养分的能力,讨论了如何设计激励制度反馈员工对组织的贡献,以确保企业价值观的实现。这一点也没有讲。
关于价值感:即明确企业的价值标准
价值标准即企业的“得一”,贯穿企业经营过程的始终。联想:查理芒格分析的沃尔玛,好多仓储。针对市场特点,选取关键点做到极致,获取竞争中的最大优势。
关于管理能力:梁宁告诉我,这次她从湖畔大学讲课回来,在研究失败中领悟的领导力心得就是:在生死期,最需要领导者能够找出关键任务,然后带领团队破釜沉舟地完成任务杀出重围。于是我问了她一个问题: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的区别到底是什么?界限在哪里?她的回答是:生死期体现领导力,生死期过后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这个时候就需要管理能力来建立系统,制定规则,培养尖兵和强化价值感。
用手机来举例,乔布斯的IPHONE4是颠覆式的产品,之后的苹果是渐渐平庸。可以看出,乔布斯是创新化从零到一的突破,之后是企业规模化生产就是一到正无穷的管理了。创新这种能远远超出别的对手的能力很少听到大家探讨,相反却总是在谈管理。跨越式的创新是如何实现的?在生死期和发展期,企业对员工的素质的要求的转变反应了什么样的组织行为规律?
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恐怕就是审时度势了,刚刚好最近看过创崛,所以比引起开放性思考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在我们这个时代,如何判断加入某种组织是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个人最应该从组织里迅速学习的是什么?
2. 组织如何解决自身扩大规模时遇到的固有问题?什么样的规模对企业的现阶段是合理的?如何保证组织中管理层设置的有效,利用个人才干最大化?联想:桥水和查理芒格对招聘的谨慎,共同目标/一起发展的愿景,对整个团队反馈机制、追责机制、领导力的建设和优化。
3. 文章背后反映的如今阿里的现状是什么?这些东西是迷惑敌人的烟雾弹还是自身发展的瓶颈?
在读这两篇文章的时候,有两个很感性的认识,一是拟人化的看组织:组织和个人在某些层次有相似之处,都充满了矛盾和权衡。策略也有共性。例如设置阶段性的得一,发展对客观的认知和适应能力等。二是想起查理芒格讲的蚂蚁的例子,蚂蚁基因编码是根据气味来执行自身行为的,会把有死蚂蚁味的活蚂蚁运送出蚁穴外。查理用蚂蚁的局限说明人脑的局限,某种程度这种类比也可以迁移到组织上。企业一个规矩被制定下来的时候,沿袭旧制度执行力和革新力在某种程度是无法共存的。如何通过机制预防这一点?如果丧失活力和优势,市场经济就会发生如自然一样的淘汰作用。